汗水的結晶!做工的人用體力換生活

五一勞動節是屬於勞工的節日,但其實用勞力賺取血汗錢的勞工朋友,卻不一定願意休假,他們真正是「做工的人」,有上工才有收入。我們實地到建築工地走一趟,萬丈高樓平地起,因此飛簷走壁是家常便飯,踏錯一步都可能有生命危險;下雨天,工程無法進行,烈日當空才是工作的好日子,滿頭大汗也要撐下去。

建築工 連金江:「做這種工作,就是熱,所以像現在小朋友都不想做,現在都60歲的人才要做。」

30多年資歷,從年輕邁入老年,連金江在建築工地飛簷走壁,這是連金江再熟悉不過的領域。

建築工 連金江:「熱又沒有保障,因為這個,都沒有年終獎金,也沒什麼(福利)。」

一天三千元工資,只要不偷懶,足以養活一家五口,連金江就是靠著這份收入養大三個孩子,但用勞力換來的血汗錢,他不願意小孩跟著他一起吃苦。

建築工 連金江:「自己要小心鷹架,看有沒有缺腳踏板,沒有踏板,走過去會掉下來,那邊的小心,中午休息一個小時,就找地方隨便占(位子),睡、躺一下。」

一路從基層工人,做到帶領20個人的工頭,他親身經歷時代變化,台灣建築缺工嚴重,改變了勞動生態。

建築工 連金江:「(工頭)本錢也要厚,每天(發)現金,稍微口袋不夠深的話,人家不做啦,你一個星期才發工錢,師傅不給你做,就是啊,頭要一個大兩個大。」

屬於勞工的假期,他們卻不一定休息,放假與否看天氣。

建築工 連金江:「下雨天才有休息,我們又怕被電到,打雷被電到,難得(皮膚)白,結果又被照(曬),又黑起來了,剛白,等一下又去上班,又黑了,(衣服)乾了又溼,溼了又乾。」

愛開玩笑的連金江能在苦中找樂子,或許正因為樂觀的性格,讓他得以勝任「做工的人」,把吃苦當吃補。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台灣5月進入梅雨季 但....梅雨還不來
清邁慈校來台交流 最道地潑水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