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主政時兩岸急凍 對台政策鴿轉鷹 提出統一時間表

江澤民主政時的兩岸關係如雲霄飛車,從高處跌至谷底;他的對台政策也是「由鴿轉鷹」,從密使來往、兩岸會談到戰爭邊緣。江八點(對台八項主張)、文攻武嚇、統一時間表,代表江澤民主政時對台政策變化和兩岸關係的跌宕起伏。

1990年代初期,兩岸經由密使接觸,台灣的蘇志誠、曾永賢、張榮豐等人,與中國大陸的代表曾慶紅、葉選寧、楊斯德等人建立管道,先後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作為接觸互動的白手套,促成1993年歷史性「辜汪會談」。

對兩岸關係有歷史期待的江澤民,則倚重已故大陸海協會長汪道涵處理兩岸關係,而汪在兩岸關係上扮演和緩的角色。

愛繁體唱中華民國國歌

1998年江澤民在北京與已故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見面時,曾脫口提及他在民國時代念書,因此會唱中華民國國歌,也會背國父遺囑。比起簡體字,江澤民喜歡繁體字,也喜歡老上海的事物。

政大東亞所所長王信賢認為,對其他中共領導人而言,「中華民國」四字不會也不敢從他們口中說出,但這對江可能不是一個禁忌,儘管兩岸政治定位非江澤民一人說了算,但至少他敢有更多的嘗試。

正當江澤民於1995年初意氣風發地提出「江八點」,是年5月李登輝的美國行、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中共以對台試射飛彈表達不滿,引爆兩次台海危機。當時江澤民既憤怒美國的毀諾,更要面對來自軍方的壓力,據說,江一度每天收到800封來自解放軍官兵的抗議信件。

李登輝訪美後態度轉硬

1995年的北京,正是各種政治勢力與思潮拉鋸。李登輝訪美的議題讓主張強硬的人士有了攤牌的理由,江澤民不得不退讓。當時甚至傳出,江在事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做了自我檢討,他對兩岸關係的態度自此也改弦易轍。

雖然江澤民曾向辜振甫說,「自己不是好戰的人」,但他對「解決台灣問題」有急迫感。他曾私下向解放軍將領說,「如果我們要採取軍事行動,宜早不宜遲」。他在內部講話甚至以「奴性十足的美國崇拜者」形容部分台灣政治人物。

對美說台灣問題要解決

根據江澤民文選,1998年6月江與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談到兩岸關係時就說,「台灣問題馬上解決有困難,但不解決是不行的,早解決比晚解決好」;後來更提出「台灣問題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要有一個時間表」。「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還載入中共16大的政治報告。

2000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前夕,江澤民被台灣記者問到,與台灣開戰是否算一種「煮豆燃豆萁」的行為?江澤民說,「如果因為有些人推進台灣獨立,而導致兄弟相殘,那是他們自找的」。

兩岸在江澤民與李登輝主政時期曾經峰迴路轉,但沒有柳暗花明,台海也沒有風平浪靜,幾度出現危機。十多年間的交鋒,仍影響現今的兩岸互動。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奧州大麻農場打工裝修 紐約華男遇橫禍喪命
聲援白紙運動 千人聚紐約中領館抗議
紐約Lady M涉歧視遭起訴 賠款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