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二藝術園區 全方位作品訴求沉澱心靈

知名藝術家江賢二,15年前從海外旅居返台,在台東打造一座藝術園區,預計2024年夏天全面開放。

淺灰色清水模建築,襯托出蔚藍海岸,由知名旅德建築師林友寒操刀,把原本的畫室改建和擴建成藝術園區。兩棟建築間有一座淺淺的小水池,上頭擺放一張椅子,藉著觀景窗遠眺綠島,同時可以沉思。

藝術家 江賢二:「我希望參觀的人不要說,進去像看什麼,夜市,看什麼,會慢慢心情讓他靜下來,這一個園區完成,再兩年完成的時候,我常常形容,這是我一輩子,應該是最大的一件作品。」

人生超級大夢逐漸實現。江賢二向來以抽象畫作展現精神性,園區內展示著不同時期的創作,龍山寺的燭光有著朦朧光輝,巴黎聖母院系列作品,展現宗教聖殿莊嚴沉靜的美。

藝術家 江賢二:「我喜歡宗教的那一些,是因為它的精神性,那個光線,跟那一種虔誠的空氣,我想表達的是那一些。」

賞畫也能靜思,館內特別規畫一處類似教堂的冥想空間,微暗環境中每件畫作在黑裡透光。獨特的繪畫風格,都是生活寫照,就連被蛇咬,也能開啟創作靈感。

藝術家 江賢二:「很自然的反應,我抬頭,哇!原來是青竹絲,很漂亮的顏色,很漂亮的綠色,那時候我覺得,哇!哪有這種,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 這麼透明的黃色、綠色,但是後來,的確我仔細看有一、兩張作品,是有呈現那一種顏色,那是不知不覺。」

畫了數十年,儘管手指變形,偶爾還會痠痛,依舊堅持創作。而且畫不一定得在紙上呈現,園區工程拆卸的浪板、鏽蝕的鋼筋、水泥殘片,以及清水模板模,透過江賢二的手,都能散發出美感和韻味。

藝術家 江賢二:「我一輩子畫畫,其實很少用很傳統的筆去畫。」

成功的藝術家,也曾遇上瓶頸,就算有理想有堅持,還是得養家。旅美期間,他當過貨運司機、禮品店的店員,還有裝潢工人。

藝術家 江賢二:「釘夾板、油漆這個還有什麼,這個太簡單了!當然是很累,你喜歡選擇藝術這一條路,再累,你也會在晚上去做你自己的藝術。」

寧願做工也要畫下去,15歲立志要成為畫家,堅持不向市場妥協,30年不賣畫,中年才認可自己夠格,老了才成名。

江賢二的理念,獲得好友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的支持以及協助,成為藝術園區幕後的關鍵推手。目前,園區完成第一階段工程,預計2024年才會再度開放,到時也會邀請藝術家和創作者進駐,一同激發源源不絕的藝術能量。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1218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寒流報到全台急凍 恆春僅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