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林「撿漏」 鑑別蒙塵藝術品

知名書畫收藏家、鑑賞家、古書畫修復家汪金林善於鑑別、修復國畫。(記者劉先進╱攝影)
知名書畫收藏家、鑑賞家、古書畫修復家汪金林善於鑑別、修復國畫。(記者劉先進╱攝影)

「收藏自古風險存,打眼容易撿漏難」。知名書畫收藏家、鑑賞家、古書畫修復家汪金林總是記得,多年前曾在日本撿漏一幅畫,落款是趙孟頫,但並非其寫意風格,一般人會覺得是假畫。他研究發現,此畫有另一層價值,為清代金陵畫派的吳宏的作品,於是用人民幣4萬元買下,花費五年時間修復,轉手賣得人民幣100多萬元。

人稱「汪兄」的汪金林著作「撿漏」首發作者簽名售書會,免費古玩書畫鑑定、中國古書畫巡迴展20、21日在舊金山加州中國畫院舉行,地址是1699 El Camino Real, Millbrae, CA 94030。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森在撿漏序言中說,藝術品撿漏很難,是沙裡淘金的過程,是知識與經驗的比拚。

汪金林說,撿漏,不僅是花較低的價格買到珍貴寶物,又轉手賣出更高的價位,賺取豐厚的利潤並非撿漏唯一目的;撿漏是不經意而又時刻在意的過程,是將別人忽略的、不被重視的、被人遺漏的古物書畫,經過發現挖掘、研究考證及修復,讓收藏界認識它應有的藝術價值及文化內涵,感知其深厚歷史的內在本質;然後將書畫收藏、保護、傳承,不再被淹沒和流失。

汪金林說,很多人對書畫的認識,拘泥於真假之分。實際並非如此,關鍵在辨別藝術水準高低,讓藝術成就與價值掛鉤。即使是真品,也可能水準低,比如某個名家,出於應酬作畫,可能價值2萬人民幣。如果下大功夫創作,或許價值1個億。贗品也會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比如,民國時追捧石濤作品,而張大千偽石濤的畫作頗多;即使是張大千臨摹的,藝術水準仍高。

他說,中國古代很多書畫並非全是原創。宋代各書院都需要作品,但正品只有一件,就產生臨摹需求。從宋徽宗宣和畫院起,臨摹較多。臨摹產業在明、清達到高峰。明朝後半葉於蘇州的商業工坊所製作的書畫作品,被稱為「蘇州片」。

從業多年,汪金林辨別蒙塵的藝術瑰寶的經歷,數不勝數。在日本東京的一次拍賣會上,他看到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宮廷畫家周文矩所作的「群仙論道圖」。「用筆無塵俗氣,布景無煙火氣」。人物造型高古,景色有五代遺風。他推斷為宋摹本。卷末有跋文,落款是任希夷。經詳細考證,才發現此人大有來頭,師從南宋理學家朱熹,累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為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鑑的手稿寫過後記,如今能看到由任希夷題跋的中國畫,僅三件,彌足珍貴。雖然起拍價為2萬人民幣,他果斷以45萬拿下。

對於傳統藝術或祕訣,華人通常習慣不外傳,為何決定著書分享撿漏經驗?汪金林說,人到了一定年紀,不會只考慮個人利益,浸淫字畫多年,最重要是希望傳承、發揚光大中國傳統文化。美國各大圖書館都有古字畫,若沒有專業人士修復,狀況會變糟,他期望開辦一個撿漏學習班,讓撿漏人才開枝散葉,服務各大圖書館等場所。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穿低胸禮服出席國宴 貝佐斯未婚妻引起激辯 時尚評論者力挺
紐約華埠房東疑遇職業租霸 官司3年無進展 斥司法不作為
高盛報告:移民擁大學學歷比率較本土美國人高 但年薪不到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