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腦震盪「照核磁共振」遭質疑浪費資源 台大急診醫解答了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在立法院衝突中跌落主席台,送往台大醫院並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遭到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濫用醫療資源。對此,台大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腦震盪以電腦斷層為主,但若考量頸椎可能受損或其他神經症狀,也會使用MRI。

沈伯洋昨摔落時,頭部著地,送往台大醫院,被診斷為腦震盪,另有左側頭顱撞傷、頸部不適等症狀,經核磁共振(MRI)檢查後,今凌晨返家休息。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在臉書連發兩文質疑,指MRI不是在急診頭撞到的常用檢查工具,撞到沒意識改變,可能只是腦震盪,一般先觀察回家休息就好;撞到意識改變,懷疑腦出血要趕時間救命,也是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要做一個小時,根本不適合緊急狀況」,而且日後可能被健保署核刪。

蘇一峰並說,安排什麼檢查,當然是看懷疑有什麼症狀,但病人意識清楚,在此情況下安排核磁共振,「這是急診災難的來臨」,因為晚上的核磁共振不是留給這種無聊檢查,更何況是台大醫院急診。

台大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MRI常用於腦中風或腦瘤檢查,腦震盪急性期臨床上確實會先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出血、顱骨破裂等。

李建璋說,即使患者沒有腦出血,仍有可能出現神經學狀況,即可能會安排MRI檢查。若是從2.5公尺以上高度跌下,而患者自述有頸椎、特殊神經學等症狀時,出於謹慎也可能安排MRI檢查,醫師使用MRI一定有其理由。

只要證明是合理判斷,應不會遭健保核刪。

李建璋提到,腦震盪通常會觀察6到12小時,主要擔心延遲性出血,過去曾有起初意識清楚的患者,返家後突因蜘蛛膜出血猝逝的案例,若返家前經MRI檢查,確認正常,就可能讓患者提早返家。

李建璋也指出,電腦斷層則約3到5分鐘,MRI檢查約為30分鐘,並不會長達好幾小時,醫師安排MRI檢查,只要能證明是合理判斷,應不會被健保核刪。

更多太報報導
林楚茵吳思瑤哽咽控訴 綠黨團列藍昨施暴謀殺行為要告到底
沈伯洋發文「繼續守護國家」 蕭美琴心疼:要保重身體
沈伯洋「跨越人牆頭著地」 陳玉珍曝影像:王定宇慫恿狂喊「踩我們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