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浸式臺語3D動畫「北臺紀遊」臺博館獻映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國寶《康熙臺灣輿圖》為藍本的3D動畫續集出爐!繼「輿圖紀遊」,臺博館新推出「北臺紀遊」沈浸式臺語3D動畫,以真實風格帶觀眾回到300年前的北臺灣,由陳亞蘭、莊凱勛為男女主角配音,本週末起臺博館本館3樓環形劇場,上午10點、11點及下午2點、3點,都可一次欣賞2部高質感3D動畫。

臺博館今(15)日召開首映會,動畫男女主角配音陳亞蘭、莊凱勛現身分享配音過程趣事。陳亞蘭表示,大家都以為演歌仔戲臺語一定很厲害,配音很輕鬆,沒想到很多詞彙都是重新學習,希望這部講述臺灣人文歷史的3D動畫,讓大家更了解臺灣的過去。莊凱勛表示,他劇中詮釋一位從現代穿越到過去的臺灣文史研究員,雖然他精通臺語,但這次最大的挑戰是要用臺語說出史冊文獻的官方用語、人名和舊地名,必須特別考究。

國寶《康熙臺灣輿圖》被譽為「臺灣古圖之最」,該系列動畫透過典藏品轉譯,集結臺博館研究成果,以及跨域文史專家及科技團隊共同打造。第一部「輿圖紀遊」民國109年發行,介紹18世紀南臺灣人文風土,第二部「北臺紀遊」今年出爐,描述博物館研究員阿成(莊凱勛配音)觀看館藏輿圖時,穿越到300年前的臺灣,與遇到船難的王雲森(白雲配音)、西拉雅族少女沙加來(陳亞蘭配音),以及郁永河(葉天倫配音)相遇後北行到淡水採硫的過程。

影片生動呈現原住民射鹿、臺灣府志的臺灣八景「雞籠積雪」場景,最後從淡水河口進入干豆門,見證傳說中的臺北大湖波光閃耀。還有結合臺博館藏品如平埔族金黃玻璃珠頸飾、脱鏃槍等體現物質文化,以及臺灣藍鵲、鱟、梅花鹿、紅樹林、樟樹等自然生態,帶領觀眾穿越到300年前,重訪想像中的歷史臺灣。

臺博館表示,「北臺紀遊」獲得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以更高規格同步製作全臺灣臺語版、華台雙語版及英文版,由影視資深演員及導演,加上多位臺語文老師專業指導,才能打造如此精采動畫。為還原史實與打造正確時空環境樣貌,特別將當時臺灣的西拉雅族融入劇情,服裝、飾品都是參考館藏物件再轉化到動畫。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康熙臺灣輿圖》為藍本,製作沈浸式臺語3D動畫「北臺紀遊」 ,以真實風格帶觀眾回到300年前北臺灣。(臺博館提供)

「北臺紀遊」臺語3D動畫15日首映,本週末起臺博館本館3樓環形劇場獻映。(臺博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