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族語課程 讓學生認識與尊重族群文化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了結合縣市及學校特色,積極規劃課程並配合有效教學策略,協助學生樂於學習原住民族語並親近原住民族文化,補助全國共10所國民中小學運用沉浸式語言教學概念,並與其他學習領域結合,營造國民中小學學生接觸及使用原住民族語之學習環境,提供學生多元文化學習機會。

 

沉浸式課程實施方式分為「沉浸式原住民族語學校本位課程」、「沉浸式原住民族語樂學課程」兩種類型,前者於學期中的正規上課時間,以原住民族語進行學校本位課程教學,必要時安排原住民族語師資與學校授課教師進行協同教學。後者則運用課餘時間,以原住民族語進行樂學課程教學,以族語及文化學習為主要目的。另為推廣族語家庭化,亦可以社區家庭親子為實施對象,透過共學方式學習原住民族語。

 

「沉浸式原住民族語學校本位課程」以苗栗汶水國小為例,該校運用20節課中的6節課進行汶水泰雅語織布歌課程,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皆以汶水泰雅語與學生進行問答與教學,以增加學生運用族語的情境,將族語視為生活中的一環。另外高雄國昌國中即是採用「沉浸式原住民族語樂學課程」,課程中也運用異質化、混齡分組型塑積極使用族語討論的氣氛,並以分組競賽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多用族語發表感受,更將學習氛圍帶進家庭,增加使用族語之環境與機會。

 

各試辦學校所規劃的課程中,讓學生從「做中學」語言、「用中學」語言,落實語言生活化,並藉由長時間沉浸在語言環境,提升學生族語學習成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透過教育部國教署補助的國中小學沉浸式族語課程計畫,在校園中營造族語生活環境,擴大學生使用族語的場域及提升族語使用機會,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及溝通,並落實民族教育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