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數萬年的科馬杜爾火山恐爆發:科學家揭示危險火山信號

想像一下,一座看似沉睡數萬年的火山,突然間爆發,釋放出強烈的能量。這聽起來像是電影情節,但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這不僅可能,而且可能極具破壞性。匈牙利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揭開了長期休眠火山突然爆發的秘密,讓我們一探究竟。

研究團隊來自匈牙利的ELTE Eötvös Loránd大學,他們專注於研究位於喀爾巴阡-潘諾尼亞地區的最年輕火山——科馬杜爾(Ciomadul)。他們使用高解析度的礦物質紋理和化學成分數據,來量化岩漿的演化條件,重建了火山下岩漿儲藏庫的結構,並識別出觸發爆發的各種因素。

休眠並不等於平安

科馬杜爾火山的爆發歷史,原本是個謎。但透過對一種名為鋯石的微小晶體進行U-Th-Pb-He地質年代學研究,團隊發現這座火山在其近百萬年的壽命中經歷了多次長期休眠。最驚人的是,即使在休眠數萬年,甚至超過10萬年後,火山仍會重新爆發。

最近的重要火山活動發生在16萬年前,當時的火山活動主要是熔岩圓頂的擠出。然而,在超過3萬年的休眠後,火山在約5.6萬年前重新爆發。這次的爆發與之前的活動時期相比,更為危險和爆炸性。

火山爆發的關鍵礦物揭秘

在大約5.6萬到3萬年前的最後一次爆發期間,科學家們重建了Ciomadul火山下的岩漿儲藏系統。這項重建揭示了火山下部的岩漿是如何儲存、演變,以及最終導致火山爆發的過程。(圖/Bianca Németh)
在大約5.6萬到3萬年前的最後一次爆發期間,科學家們重建了Ciomadul火山下的岩漿儲藏系統。這項重建揭示了火山下部的岩漿是如何儲存、演變,以及最終導致火山爆發的過程。(圖/Bianca Németh)

這項研究的關鍵是一種名為「角閃石」的礦物。這種礦物的晶體結構可以融入許多元素,但其元素置換受到岩漿條件的嚴格控制。科學家發現,科馬杜爾火山的角閃石在化學成分上顯示出巨大的變化,有些角閃石代表了在8至12公里深的低溫、高結晶岩漿儲藏庫,但大多數則是由來自更深處的高溫補充岩漿帶到這個淺層岩漿儲藏庫中的。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晶體的外緣和鐵-鈦氧化物的成分,獲取了爆發前岩漿條件的信息。他們發現,爆發的岩漿溫度在800至830攝氏度之間,並且呈現氧化狀態。

目前,Ciomadul火山沒有重啟的跡象。然而,這項研究也指出,如果有熱、含水的岩漿補充,火山的重新活化可能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內迅速發生。這項研究不僅是在一座長期休眠的火山上進行,而且也讓Ciomadul火山受到了國際關注。這有助於強調,除了地球上約1500座潛在活躍火山外,長期休眠的火山也可能構成先前未被認識的危險,特別是如果它們下方仍有含熔岩的岩漿。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礦物學與岩石學貢獻》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István Fodor  ccBY4.0

內圖來源:Bianca Németh ccBY4.0


參考論文:
1.Constraints on the pre-eruptive magma storage conditions and magma evolution of the 56–30 ka explosive volcanism of Ciomadul (East Carpathians, Romania)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延伸閱讀:

1.岩之「呼吸」?牛津大學發現岩石排放的二氧化碳不輸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