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你卻傷透腦筋:職場大人的外語力

【作者:盧智芳/出處:Cheers雜誌204期/圖片來源:煠珣】

「台灣巨砲」陳金鋒在世大運開幕式中點燃聖火那一幕,讓現場所有觀眾熱血沸騰,high到最高點。

不過,8月初有另外一則關於陳金鋒的新聞,當時也引起熱議,那是台南市長賴清德在出席國小常態編班作業會議致詞時,指出陳金鋒在美國打職棒期間,在大聯盟的表現不如小聯盟,不是實力不夠,而是英語不夠好,需要透過翻譯才能和教練溝通。

打球和英語到底有沒有關係?當然引起正反兩端不同的聲音,而陳金鋒除了表示「謝謝市長」之外,也做出了得體回應:「我會要求我的小孩把英文學好。」

其實,不只是打球,從找工作、談業務到帶團隊,語言都扮演著「只有你固然不行,沒有你卻傷透腦筋」的角色。

過去英語固然是進入職場前的標準配備,但現在從小學開始納入教材,大學甚至列作畢業門檻,基準點愈拉愈高,能否具備第二外語,反而變成更能凸顯個人差異化的元素。

加上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企業紛紛進軍東協;日韓觀光客大幅取代陸客來台,一躍成為服務業必爭客群,則從商機、實務和需求上,又強化了第二外語的必要性。

把英文學好就不簡單,再多一門外語談何容易?這一定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過,真有這麼難嗎?倒也不用自己嚇唬自己。

事實上,有很多上班族都沒有放洋念書或長期出國生活的經歷,更多是工作以後邊做邊學、因為興趣學、因為受到激勵學。

儒鴻企業越南織染廠因為幹部能夠掌握當地語言,才能避免被捲入一場排華暴動危機。而這個故事的主角--執行副總經理王樹文40歲才開始學越南文,你我又有什麼理由說自己不可以?

【延伸閱讀】下班後的5條路,決定「明年的你」變成怎麼樣的人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