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副作用!醫曝「rTMS」憂鬱症新解方:免吃藥即可改善症狀

王品洋醫師表示,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對飽受藥物副作用困擾的患者來說是一個新的選擇   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王品洋醫師表示,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對飽受藥物副作用困擾的患者來說是一個新的選擇 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Newtalk新聞] 46歲的李先生因憂鬱症服藥,經過3個月藥物治療後雖然病情好轉,卻也有便祕、噁心等不適。他轉而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術,不僅症狀改善,因不用吃藥也避免了藥物副作用的困擾。恩主公醫院精神科王品洋醫師說,這種治療方式無傷口,適合體質敏感的患者,是治療憂鬱症的新選擇。

李先生5年前正值事業高峰時,憂鬱症卻突然找上門,整日憂鬱的情緒讓他無法專注工作。雖服藥治療讓憂鬱症逐漸好轉,卻也讓他遭受便祕、噁心等副作用影響,於是重返職場後選擇停止用藥。最近家人發現他再次出現憂鬱症的症狀,但李先生卻因之前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遲遲不肯就醫。後來在家人陪伴下來到診間,醫師聽完他的訴求,建議進行重複經顱磁刺激術(簡稱rTMS)。李先生經過完整的rTMS療程後不再有藥物副作用,憂鬱症狀好轉許多,也能重返職場。

王品洋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其成因有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功能不足、遺傳、遭受外部壓力或衝擊等,發作時會讓人情緒低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食慾和體重下降、失眠或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和反覆想到死亡。王品洋醫師說明,改善大腦調節情緒的能力是治療憂鬱症的目標,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有部分患者服藥後療效不佳,或產生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會評估是否要進行非藥物治療。

王品洋醫師強調,憂鬱症目前雖有許多種類的抗憂鬱劑可供治療,但對於體質敏感的患者往往會伴隨副作用,如:噁心嘔吐、嗜睡或體重增加等,讓許多患者對藥物治療卻步。

目前最新的非藥物治療是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王品洋醫師解釋,rTMS主要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在腦部誘發出微電流刺激,激活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引起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活躍後,可提高大腦活性來達到治療目的,治療過程無傷口,且大幅減少副作用的併發,對飽受藥物副作用困擾的患者來說是一個新選擇;而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在rTMS治療後,改善憂鬱症狀的機率最高約可達5成。

副作用的影響是許多患者對藥物治療望之卻步的原因。王品洋醫師呼籲,憂鬱症如果治療未完全,容易復發且變得慢性化,下次再發生的間隔會縮短,症狀也會更嚴重,因此妥善完整的治療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非常重要。而目前針對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已經不再限於以往的藥物治療,建議與醫師一同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撿便宜機票衝出國!虎航線上旅展開跑 全航線最低899元
秋老虎發威!高溫飆35度 專家:日夜溫差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