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開冷氣!7旬翁中暑「體溫飆43.1度」昏迷 醫3合1降溫搶命

7旬翁家中沒開冷氣中暑,肛溫高達43.1度。(示意圖,與事件無關/TVBS資料畫面)
7旬翁家中沒開冷氣中暑,肛溫高達43.1度。(示意圖,與事件無關/TVBS資料畫面)

連日高溫炎熱,衛福部統計顯示,7月至今已有456人次因熱傷害就醫,超過去年同期。三軍總醫院收治1名70多歲男性中暑案例,該名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長者,在家中未開冷氣,出現虛弱、食欲不振等症狀長達3天,失去意識後送醫,到急診室時肛溫高達43.1度!所幸經緊急降溫處置,一小時後體溫降至38.5度,人也清醒過來,成功從鬼門關前救回一命。

除了這起個案,三總還接連處理3例中暑病患,分別是路跑中暑昏倒、60多歲男性戶外工作者中暑,以及上述未開冷氣導致中暑的案例,所幸都及時救治,保住寶貴生命。

三總中暑防治中心顧問朱柏齡分享「迅速有效的降溫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該院急診室及中暑防治中心採用「傳導、對流、蒸發」三合一降溫法,大部分病人可在30分鐘內體溫降至38.5度以下。他進一步說明,只在鼠蹊部、腋下、頸部放冰袋僅是輔助降溫,必須再加上「蒸發對流法」,也就是全身皮膚噴水,並用電扇吹,才能加速降溫效果。

朱柏齡提醒,中暑病人從高溫昏倒那一刻開始,若不能在半小時內將體溫降至40度以下,3小時內降至38.5度以下,死亡率將極高。此外,中暑導致的高體溫使用退燒藥並無效果,反而可能增加肝衰竭併發症風險,務必謹慎。

三總於今年4月收治1名中年路跑愛好者中暑昏倒案例,當時氣溫29度、濕度94%、熱指數38,患者平日有服用甲狀腺補充劑。上午9時43分被發現路倒,EMT量測耳溫高達41.5度,10時12分送至三總急診,肛溫更飆升至41.8度!所幸透過緊急降溫,在10時33分成功將體溫控制在38.5度,患者也恢復清醒,雖有急性腎衰竭及橫紋肌溶解症情形,但幾天內很快康復。

朱柏齡表示,上述個案能快速恢復,關鍵在於中暑昏倒2分鐘後即有EMT到場,27分鐘內送抵三總急診,再花21分鐘降溫至38.5度,從昏倒到降溫僅花費50分鐘,爭取到寶貴的黃金搶救時間。

「過去曾有小學六年級排球隊員及國三棒球隊員中暑死亡的不幸案例」,朱柏齡憂心表示,如果能在患者昏倒當下,等待救護車到達前立即給予有效降溫,救護車運送過程中也持續降溫,將可把發生憾事的機率降到最低。

此外,朱柏齡也呼籲,正在使用某些藥物的民眾,如安非他命、抗組織胺、副交感神經抑制劑、抗憂鬱藥、甲狀腺補充劑、含麻黃素減肥藥、利尿劑、降血壓藥等,應避免從事路跑等劇烈運動,以免發生危險。

最後,朱柏齡再次強調搶救中暑病患的不二法門就是「趕緊降溫、立刻送醫」,並提醒以下事項:

1. 中暑的併發症及死亡率與高溫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相關。

2. 迅速有效的降溫可大幅降低併發症發生,提高存活率。

3. 傳導降溫法(如泡冰水、冷水)效果最佳,每分鐘可降溫0.2至0.35度;其次是「對流蒸發法」,即全身皮膚噴水並用電扇吹,每分鐘可降溫0.1度。

4. 三總急診室及中暑防治中心採用「傳導、對流、蒸發」三合一降溫,多數病患可在30分鐘內降至38.5度以下。

5. 中暑高體溫用退燒藥無效,反而可能增加肝衰竭風險。

6. 僅在鼠蹊部、腋下、頸部放冰袋為輔助降溫,須再搭配「蒸發對流法」(全身皮膚噴水+電扇吹風)加速降溫。

7. 中暑病人從高溫昏倒那刻算起,若不能在半小時內降至40度以下,3小時內降至38.5度以下,死亡率極高。

民眾預防中暑應注意以下要點:

1. 穿著淡色、輕質、寬鬆透氣的衣物。

2. 每15分鐘補充200至250cc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避免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

3. 依氣溫高低調整飲水量及休息頻率,氣溫愈高,飲水愈多,休息愈頻繁。

4. 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高溫下工作。

5. 服用抑制排汗藥物時,避免高溫下工作。

6. 了解熱傷害常見症狀。

7. 留意工作夥伴是否出現熱傷害症狀。

8. 高溫環境下工作第一天勿過度勞累,需約一週時間逐步達到「熱適應」。

雇主也應為員工採取以下預防中暑措施:

1. 提供遮蔭休息場所或有冷氣的休息室。

2. 供給足夠的飲用水。

3. 給新進員工1至2周的熱適應期。

4. 連續多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員工體力恢復需要更長的休息時間。

5. 提供教育訓練,讓員工了解中暑症狀及處置方式。

更多 TVBS 報導
張育成中職首戰對統一 吸引10522人入場
最強外籍生復活! 莫巴耶「選秀狀元」加盟富邦
機車族注意!新北推399元停車定期票 「不限次」快樂爽停
首屆資管高峰會登場 近20位權威領袖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