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美中)領導人之間的對話無可替代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二(1月30日)在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舉辦的題為“美中關系的未來”的活動上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和中國正打算安排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不久之後”通一次電話。

上周末,沙利文剛剛同中共中央外辦主任、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泰國舉行了會晤。這是過去12個月內,雙方在第三地舉行的第三次會晤。中國外交部在泰國會晤結束後表示,“雙方圍繞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妥善處理中美關系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美國白宮發表的簡報表示,“雙方就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討論,包括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東、朝鮮、南中國海和緬甸相關的問題”。

沙利文昨天在外交關系協會的演講,被看作是4天來美國政府官員對“泰國會晤”做出的第三次簡報。沙利文指出,與中國保持接觸帶來積極的影響。Politico雜志分析指出,這是對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等批評者的明確回擊,因為加拉格爾將拜登政府對中國開展的外交行動稱為“僵屍接觸”。

沙利文在在外交關系協會的演講發表的演講中稱贊拜登政府近一年來的外交努力產生積極效果,穩定了美國與中國的關系,使其擺脫了自去年2月氣球事件後的“歷史低谷”,並促使中國參與解決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問題。

去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北京的訪問標志著美國為期8個月的外交外聯活動的開始。11月拜登總統在舊金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會晤將這一活動推向高潮。

沙利文指出,美中禁毒工作組的成立(該工作組周二在北京舉行了首次會議)、雙邊軍事接觸的恢復以及討論人工智能安全發展的協議,都證明了保持接觸的價值。

沙利文說,在同中國外長王毅在泰國舉行會晤時,雙方一致認為“領導人之間的對話確實是無可替代的”,“我們一致同意拜登總統和習主席應該對話,應該盡快通過電話進行對話”。

美中在一系列議題上依舊分歧嚴重

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上周承認,沙利文未能說服王毅利用中國對伊朗的經濟影響來阻止胡塞武裝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威脅。美國政府還對中國與莫斯科的“無上限”伙伴關系以及中國政府可能直接支持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努力表示擔憂。

沙利文在周二的演講中承認,美國和中國在俄烏問題上分歧嚴重,在紅海和朝鮮半島局勢上也未取得進展。他說:“我們認為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基地正在建立起來,以繼續支持它在歐洲的帝國征服戰爭,而這正是美國的根本國家安全利益所在。這令美國政府感到擔憂。”他還表示:“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致命的援助,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公司支持幫助俄羅斯重建其國防工業基地。”

加強外交和威懾以降低風險

沙利文還在演講中談到台灣問題。他說:“就在幾周前,台灣舉行了歷史性的選舉。這期間沒有發生任何重大的兩岸事件,部分原因是華盛頓、北京和台北各方都在努力減少對各自意圖的誤傳和誤解。”

他說:“這可能是2022年8月時很少有人預見到的結果,當時大多數人預計兩岸局勢會更加緊張,而不是有所緩和。”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造成兩岸局勢急劇緊張。

他說:“這並不能保證未來可以持續這一趨勢。風險仍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強外交和威懾來繼續努力。”

今年1月9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紐約出席由外交關系協會舉辦的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的活動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大陸“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不可跨越的紅線”。他說:“我們嚴肅看待美國不支持‘台獨’的各項聲明,希望美方恪守承諾。”

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周二在演講中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政策無論在選舉前、選舉期間還是選舉後都保持不變,都是基於“一個中國”政策,也包括美國對台關系法和對台承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