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卡達上演大和解 拜登政府中東政策新契機

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波斯灣聯盟在5日的區域高峰會上,與卡達上演和解戲碼,取消3年來對卡達的禁運措施。分析指出,美國新政府即將上台與區域內的經濟壓力是促成波斯灣盟國內部走上和解的兩大原因,這場和解也將有利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政府推動積極的中東政策。

擔憂拜登外交政策 沙烏地與卡達走向和解

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波斯灣聯盟,5日在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宣布解除對卡達長達3年多來的封鎖制裁,取消對卡達的禁運措施,雙方恢復空域、陸地和海洋邊界往來。

時間回溯到2017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埃及等波灣盟邦,以卡達資助恐怖主義為由,並指控卡達與伊朗關係密切,切斷與卡達的關係,並對卡達實施海陸空禁運,封閉邊界,甚至將住在境內的卡達人民強制驅離,導致一些兩國通婚的家庭遭到無情拆散。卡達則是矢口否認這些指控。

至於沙烏地為何選在此時與卡達和解,華盛頓地緣政治諮詢機構「海灣國家分析諮詢公司」(Gulf State Analytics)執行長卡菲耶羅(Giorgio Cafiero)在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國際頻道(TRT World)撰文指出,主要原因是沙烏地對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感到擔憂。

利雅德當局擔心拜登走馬上任後,很可能採取跟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位時期,對伊朗的懷柔政策。

歐巴馬任內無視中東傳統盟友的感受,與世界強國共同促成伊朗核子協議,加上歐巴馬對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The Arab Spring),選擇支持埃及與突尼斯的民主運動,導致華府與沙烏地及波灣盟國升高外交齟齬。

拜登在競選期間曾表示,若是德黑蘭願意恢復遵守嚴格的伊朗核子協議規範,他領導的美國新政府願意重新加入伊朗核子協議,並與盟友共同強化這項協議的條款。

利雅德盼透過卡達 拉近與拜登關係

雖然沙烏地是華府的傳統盟友,但在歐巴馬時期曾出現外交波瀾。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歷史與國際關係學教授紐倫堡(Ralph Nurnberger)在非營利媒體「公平觀察者」(Fair Observer)撰文分析,卡達從1992年起,一直是美國在波斯灣的重要軍事夥伴,美國烏代德空軍基地(Al-Udeid Air Base)就設在杜哈郊外,華府之前也曾感謝杜哈當局接待塔利班(Taliban)特派團,進而促成阿富汗和談。

此外,杜哈當局也表達支持拜登政府提出的優先事項,例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與配送疫苗以控制COVID-19疫情大流行,因此波灣國家內部的和解,有助於沙烏地與拜登政府建立更溫暖的聯繫。

另一方面,沙烏地實際領導人、王儲薩爾曼親王(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私交良好,在川普任內共同對抗伊朗,川普甚至在「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Jamal Khashoggi)2018年遭沙烏地特工殘殺一案,無視國際譴責,出面袒護薩爾曼親王。

彭博社(Bloomberg)引述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常駐學者卡倫揚(Karen Young)指出,薩爾曼親王願意與卡達和解,代表他「嘗試在拜登政府即將上任之際,透過外交努力取得先機,修正過去4年的外交政策冒險主義(foreign policy adventurism)」。

沙烏地卡達和解 經濟壓力為另一原因

除了上述拜登政府即將上任的因素外,經濟壓力也是促使沙烏地為首的波灣聯盟決定與卡達走向和解的另一個原因。

土耳其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gency)引述卡達政治分析家哈拉米(Jaber Al-Harami)指出,困擾波斯灣地區的經濟挑戰,促使雙方採取務實做法邁向彼此妥協的道路。

在沙烏地為首聯盟與卡達過去3年多的僵局期間,能源價格大幅下滑,加上去年初爆發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導致利雅德和杜哈遭受重大經濟損失,薩爾曼親王推動擺脫依賴石油的多元化經濟計畫,也遭受重大挫折,所以選擇與卡達恢復往來,可望推動區域內的經濟成長。

哈拉米表示:「沙烏地及區域內的經濟壓力,為結束沙烏地聯盟與卡達的爭端及化解危機,創造有利條件。」

未來拜登不僅將使得拜登新政府能夠與卡達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並且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定下較為暖和的基調。

沙烏地為首的波斯灣聯盟在美國新政府即將上任的國際政治情勢轉變,以及區域內的經濟壓力等雙重因素下,選擇與卡達握手言歡,波斯灣國家結束敵對,也將有利拜登新政府推動更為積極的中東政策。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拜登政府將上任 文在寅:盡最後努力促成北韓談判

152年後首次!川普表態不參加拜登就職

美國會被衝擊事件投射台、港抗爭 新傳播科技推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