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江水閃金光/陳青延

陳青延

出生在南縣農村的我,從開始懂事的時候起,就聽父母說,在離我們家幾公里之外的地方,就有一條名叫沱江的河流,自北向南的經過我們的家鄉。那是我們十裏八鄉人民的一條母親河。

早在年少的時期,我便知道這條河流裏的水,不但可以通航,而且還灌溉與滋育著沿河兩岸大片農田莊稼的生長,同時,還是我們沿河兩岸數十萬人民長期以來生活用水的來源。

然而,這條母親河,在過往很長的一段歲月裏,既有溫順的一面,又有兇狠的一面。記得在孩提的時代,只要沱江裏在沒有發洪水之前可以通航,,沿河兩岸的居民,在一年之中,就有乘輪船,沿著緩緩流淌的河水,逆流而上到縣城裏去辦事的,也有搭上輪船沿著緩緩流淌的河水,順流而下到遛遠的省城去辦事的。

那時節,年少的我由於好奇與好玩,時不時地利用星期天的時間,邀集村裏的小夥伴們,跑到河堤上去看河水中的客輪、貨輪和扯起風蓬的船航行與縴夫背纖行走的情景。偶爾,我還和小夥伴們,會趁巡視大堤的人員不在場,還一個勁地拾起河堤上的一些泥塊,在寬闊的河面上打著水漂兒。

不過,到了每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我們的母親河,就會洪水氾濫。洶湧的河水,夾著大量的泥沙,從沱江上游泛起波浪,向下遊奔騰而去,嚴重地威協著沿河兩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這樣一來,除了每年的防汛抗洪季節,沿河兩岸的鄉村,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嚴守死守,防止潰堤,遇上特大洪水來臨的歲月,沿河兩岸的人民,還要時刻警惕,每家每戶都會用樹木打造木排或者小船只與樓梯,做好突發潰垸後如何逃生的一切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沱江每年在防汛抗洪期間,能夠安全渡汛,那些年,沿河兩岸的鄉鎮,在每年秋冬農閒的時節,都要抽調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挑著箢箕扁擔與被窩行李,搭棚打鋪,駐紮在沿河兩岸的居民家裏,日夜奮戰挑大堤,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當年,人們那種挑大堤的面場,是何等的熱鬧與壯觀啊!

十萬裏路雲和月,見證沱江新變化。早些年,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以及我縣水利工程的調整建設,我們的母親河已經改變成為了一條啞河,建成了沿河兩岸一條最長的河流水庫。

根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境理念,南縣對沱江河流水庫除了推行河長制外,還在沿河兩岸各鄉鎮實施了聯防聯保機制,激勵沿河各鄉鎮幹部和各村委幹部,自覺做好沱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沿河各鄉鎮幹部和各村委幹部,既是沱江河流水庫生態環境保護的巡視員,又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員。

在河長制和聯防聯保機制沒有實施之前,沱江流域由於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經常會發生有人在河邊亂釣魚,在河中亂放絲網捕魚的現象。

就拿那些亂釣魚的人來說吧,在河邊釣的時候,將一些抽過煙的煙蒂、煙盒與喝完水的礦泉水瓶、以及裝過誘餌的一次性塑膠杯等等。往河邊和河水裏亂丟,嚴重地污染了母親河的生態環境。

更有甚者,居然還有人在沿河兩岸的河灘與廢堤上,亂埋棺材亂建墳墓,極大地破壞了沱江一線的自然風光。

近幾年來,我縣在“堤固、河暢、水清、岸綠、天藍、景美”生態環境理念的引領下,對沱江河流的環境進行了徹底的治理與有效的保護。以往那些亂葬的墳墓被遷走,亂釣亂捕的現象已經得到了完全的控制與根治。

如今,沿河兩岸邊的村民,更是自覺地組織起來,對沱江水域開展輪番巡視與監督,形成了一道保護沱江水庫生態環境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沱江下游加慶村一名從水利部門退休回家的幹部,一年三百六十天,都以沱江為家,義務對下游的河段開展巡視,以保護好沱江的生態環境為樂趣。

常言道,公路通百業興。按照大交通,大發展的路網建設要求,近幾年來,南縣還沿著沱江兩岸的大堤上新建了兩條柏油鋪成的快速通通。快速車道的堤肩和堤坡上,盡收眼底的是花木蔥蘢與綠草如茵的景色。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些年來,在南縣有關部門和沿河兩岸群眾自覺的保護下,沱江這條母親河已經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風光帶。一河江水,在太陽的照耀下,波光瀲灩,像一條白色的飄帶。鑲嵌在我們家鄉的兩岸之中。在清澈的河水中,時而可見有魚兒自由自在的遊過,偶爾,在河面上,也可以看到,還有一群一群的水鳥拍打著翅膀,飛過。

沱江這條母親河而今不但成為了全縣人民一個觀光的景點,而且還還成為了縣城和沿河鄉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過往,沱江沿岸城鄉居民使用的自來水,都是攫取的地下水,如今已全部改采河水做人們的生活用水了。沱江,已成為我們提高生活品質與繁衍生命的一條重要河流。

尤其在沱江上游的沿河岸邊,南縣保護和發展起來的羅文花海,每年都吸引了省內外大批的遊客前來觀賞。特別是近幾年來,相約蝦稻之鄉,每年一屆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南縣站賽,在沿羅文花海公路和沱江兩岸公路完賽以後,為推介南縣,助力縣經域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而又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裏,我要驕傲地說,如今南縣沱江河流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沿河兩岸人民一條換取“金山銀山”的生命之河。我要讚美這條風光優美的母親河,更要讚美那些默默無聞保護著母親河裏生態環境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