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騷亂、通緝流亡港人、歐美對華「去風險」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防暴警察布防(1/7/2023)
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防暴警察布防(1/7/2023)

一周前巴黎郊區的一起青年被警察槍殺事件引發了席捲法國全國的暴力示威浪潮,直到上周末方告平息。本周,法國上下為此事自省,拷問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

在地球的另一邊,中國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任一週年,國安警察宣佈通緝八名身處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民主派人士,相關國家表達強烈不滿,北京反嗆有關國家詆譭中國,包庇罪犯。

在更大範圍的中外關係方面,美國財政部長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開展對華訪問之際,西方尋求對華經濟」脫鉤「與」去風險「的討論又再回到公共輿論視線當中。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上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1. 法國騷亂:從警察槍殺青年到全國街頭怒火

6月27日,法國警察在巴黎郊區楠泰爾(Nanterre)槍殺了一名17歲的阿爾及利亞裔男孩納赫勒(Nahel M)。這名少年的死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法國種族問題的不滿。

騷亂從當天開始,持續到周末。法國從南到北,從巴黎到馬賽多個城市出現打砸搶燒事件,市政廳、學校和警察局被放火燒燬。

BBC歐洲事務編輯卡蒂亞·阿德勒(Katya Adler)指出,這種類型的騷亂在法國並非聞所未聞。但強烈的情緒席捲了整個國家,無論是同情警察還是同情郊區和受害者家屬的人。自2005年夏天以來,這種情緒在法國從未出現過。

2. 香港國安警察通緝流亡港人再引中外爭端

https://www.instagram.com/p/CuOymZit6Ly/

中國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7月3日宣佈通緝八名流亡港人,並對每人懸紅100萬港元(12.77萬美元;10.06萬英鎊;92.62萬元人民幣),被點名的八人均身居英國、美國或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沒有引渡條約。

香港的舉動隨即引來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柯維立/祁湛明)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等人批評。中國反駁稱有關國家「公然詆譭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污蔑抹黑《香港國安法》」,其中尤其指責英國「公然庇護通緝犯」。

被通緝者之一,目前居於英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表示,由於有懸賞的存在,他需要在透露自己的行蹤方面「更加小心」。

另一名被列入通緝名單的流亡活動人士,「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稱,懸賞的目的是威脅她和其他活動人士。

在英國,執政與在野黨派議員均在議會向克萊弗利施壓,要求他對中方作出強硬回應,包括放棄考慮任何訪華計劃。

在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承諾在未來一年內根據《香港基本法》第23條完成餘下的國安立法,北京頒布的《香港國安法》所具備的「治外法權」再次受到討論。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76971517253685250

3. 李家超就任香港特首週年,事事以國安為先?

李家超接受專訪(中新社2023年7月1日發佈圖片)
李家超接受專訪(中新社2023年7月1日發佈圖片)

2023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6週年,也是李家超就任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一週年。來自官方媒體的報道與文章羅列了李家超一年來的「成果」,中國政府駐港最高代表、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甚至說:「昔日熟悉的、可愛的香港回來了。」

然而,民間對其政績幾何的議論似乎並不特別熱烈。分析人士又向BBC中文指出,他們認為李家超過去一年最突出的,是「事事都講國安」。

就在緊接的7月5日,香港立法會一致通過了整頓區議會制度方案,直選席位將減至20%,餘下屬政府直接或間接委任;直選參選人須取得政府指定組織的委任委員提名,並通過國家安全審查。

李家超稱,這是全面落實北京提出的「愛國者治港」原則。

https://www.instagram.com/p/CuWxyRVPBNB/

https://www.instagram.com/p/CuJWesVvsdM/

4. 耶倫訪華與「脫鉤」和「去風險」討論

俯瞰山東青島港(資料圖片)
俯瞰山東青島港(資料圖片)

美國財政部長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本周末訪華,這是給世界兩大經濟體重建橋樑的高風險嘗試之一。

雖然一些知名人物促請美國徹底斷絕對華經濟聯繫,但耶倫向北京表示華府無意將兩國經濟脫鉤。7月7日她在會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時說,華盛頓尋求「健康的經濟競爭」,不是「贏家通吃」,而是基於一套使兩國都受益的公平規則。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77271162945167363

過去三個月,「去風險」(De-risking)無疑是社交媒體的一大熱詞,風頭蓋過之前特朗普(Donald Trump)治下美國對華政策中的「脫鉤」之說。

從「脫鉤」到「去風險」,這是否代表歐美對中國的戰略轉向?還是戰略細化?更重要的是,「去風險」背後到底有哪些考量,中國又為何反對?BBC中文本周給你帶來深入剖析。

這次訪問也是發生在北京宣佈將限制出口電腦芯片關鍵原材料鎵和鍺之際。BBC中文探討北京此舉對全球供應鏈將帶來多大影響。

5. 習近平普京虛擬聚首上合組織峰會

北京人民大會堂內習近平(中)在王毅(右)和蔡奇(左)陪同下參與上合組織領導人線上峰會(中新社圖片7/4/2023)
北京人民大會堂內習近平(中)在王毅(右)和蔡奇(左)陪同下參與上合組織領導人線上峰會(中新社圖片7/4/2023)

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內的上海合作組織(SCO)成員國領導人在7月4日召開的峰會上尋求加強聯繫,在這個不斷擴大的歐亞集團內增進合作,同時強調這一組織不針對任何國家。

組織發表《新德里宣言》,支持成員國落實擴大本幣結算份額路線圖,並指成員國將拓展和深化合作,促進上合組織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美聯社評論指,雖然上海合作組織在繼續擴大,但是組織內仍然面臨著成員國之間的利益衝突和摩擦的風險。

6. 越南如何遊走在中美之間

北京人民大會堂內越南總理范明政(後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後右)見證兩國官員簽署合作文件(中新社圖片26/6/2023)
北京人民大會堂內越南總理范明政(後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後右)見證兩國官員簽署合作文件(中新社圖片26/6/2023)

今年5月開始,越南因為一艘中國科考船在南中國海的活動頻頻發出抗議。6月25日,美國「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USS Ronald Reagan 雷根號)訪問了越南中部重鎮峴港,慶祝美越確立「全面伙伴關係」十週年。

有分析稱,中國崛起後,美越兩國不僅經貿關係日趨密切,並對北京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擴張有共同之關切。越南對中國在南海上的主權訴求一直表達抗議。本周一部正要在該國上映的美國電影《芭比》,因為出現一張被視為中國立場的「南海九段線」地圖畫面而遭到封殺,亦再次引發討論。

越南是否因為南海問題而轉向「親美抗中」路線?美國奧瑞岡大學美越研究中心主任武有翔教授(Prof Tuong Vu)表示,對越共高層來說,南海的爭端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樣重要。

武有翔教授告訴BBC中文:「他們(越共高層)討厭這個議題,因為它威脅到政權的生存,這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同時,他們設法利用這個問題從美國獲得好處,包括援助和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

7. 時隔84年 年幼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身份曝光

Black and white picture of three girls sitting on a bench
Black and white picture of three girls sitting on a bench

長期以來,三位猶太女孩逃離納粹德國的這張照片成為一幅具有時代象徵性的相片,反覆出現在博物館、展覽和出版物中。照片拍攝地點是英國倫敦的利物浦街車站。80多年來,這三位女孩的身份一直是個謎,直到最近,謎底終於揭開。

照片中間的英格(Inge Adamecz)對拍攝毫無印象,幾十年來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當時這位5歲的小女孩與她十歲的姐姐露絲(Ruth Adamecz)一起,逃離了她們在德國布雷斯勞(Breslau),現在是波蘭的弗羅茨瓦夫(Wroclaw 樂斯拉夫)的家園。

她們的母親和小妹留在家鄉,後來悲慘的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

現在,英格已經是退休的老人家了。她終於發現自己和2015年去世的姐姐露絲,作為大屠殺和納粹德國1939年猶太兒童大撤離(Kindertransport ,從納粹德國大規模疏散猶太兒童逃離的行動)的這段經歷,將被世人永遠記得。

您也許還會對本周的這些故事感興趣: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764980549781094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jEkrvNo1c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76880811566710785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7642922635719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