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核電廠拆除工程 帳單天價
新頭殼newtalk 2013.03.02 TEWA/法國報導
當台灣社會正在為核電廠存廢激烈辯論的時候,或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國拆除核電廠的經驗,可以提供台灣做為借鏡。
根據法國知名媒體《鴨鳴報》(le Canard enchaîné) 於2011年4736期報導,記者該年8月走訪法國里昂(Lyon)附近一座核電廠,地點在克雷伊斯瑪爾維爾(Creys-Malville),距離首府里昂約50公里,離另一大城香貝里(Chambéry) 60公里。這座廠區的核子反應爐名為「超級鳳凰」(Superphénix),建於1976年。名稱響亮,造價數字也很「超級」─9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474億元),但拆除費用大概要花上1~2倍左右,因此《鴨鳴報》將這篇報導的標題下為〈「超級鳳凰」的超誇張拆除工程〉。
這座核電廠1997年停止運轉,法國電力公司花了12年拆解,直至報導截止尚未完工。報導中舉出廠內一些棘手的處理工作,比如說液態鈉。這種金屬遇到空氣就會燃燒,遇水則爆炸,移除過程要非常地謹慎小心。1994年法國某核電廠就發生過液態鈉處理失當,一位技術人員死於爆炸。
記者採訪時注意到現場其實沒有多少法電正式人員,從他們的制服配備即可看出。原來法國電力正式人員其實少於100人,其餘的250人都來自20來家外包公司。
核電廠拆解過程中,最棘手的還是液態鈉。13年來,為了讓廠內5,000噸的鈉保持液態,必須維持攝氏180度高溫,耗費不少電力。鈉經過化學反應處理後包入水泥塊中,最終化為37,000塊一公尺見方的水泥塊,目前先存放在廠區,還不知道日後如何處理。
核電廠設備即使沒有受到放射線污染,也不能隨意棄置在大自然中。法國物理學者瑟內女士(M. Sené)指出,這就是法國核電廠拆除的一大問題。因為主管單位沒有預想到如何拆除核電廠,結果只好邊做邊摸索。法國電力估計,最後會有50萬噸的核電廠廢材。10年、20年或是100年後,還有誰會記得這些棄置的廢料來自何處?
*TEWA (Taiwan EU Watch,台灣歐盟觀察),是由在歐台灣人組成,目標是成為一個新世代的媒體。以自由、國際觀的報導作為期許,超然獨立於台灣媒體之外。與新頭殼為合作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