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真改革良心救台灣(131)—對台灣司法獨立性期許

2024年司法節論壇聚集國內外專家探討「對司法獨立性探討與期許:以太極門案為例」。
2024年司法節論壇聚集國內外專家探討「對司法獨立性探討與期許:以太極門案為例」。

▲2024年司法節論壇聚集國內外專家探討「對司法獨立性探討與期許:以太極門案為例」。

2024年台灣司法節前兩天,1月9日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多個組織在台灣大學舉辦2024年司法節論壇,主題為:「對司法獨立性探討與期許:以太極門案為例」。 二位國際著名的社會學家: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學榮譽教授Eileen Barker及《寒冬》雜誌總編輯Massimo Introvigne特別來台參加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說。

Eileen Barker在學術界享有極高聲譽,2020年獲得八十多年歷史的「美國宗教社會學學會」頒贈終身成就獎及大英帝國勳章(OBE)。Barker指出台灣是民主國家,但它對太極門的態度也近似於極權主義「事前型國家」的行為。太極門案是「一種恥辱」,法治「被不正當的動機所扭曲」。她希望這種「最不幸的異常狀況」能儘快得以修正。

「法治應該保護每個人,否則保護不了任何人。」Massimo Introvigne表示,1943年在台灣建立獨立的司法體系並不真正保證在這裡法治會受到尊重。在白色恐怖和戒嚴時期,那些與政府意見不同的人受到了迫害。即使在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法治並沒有立即得到完全保障,信仰自由也沒有,1996年總統選舉後,整肅不支持執政黨的團體就證實了這點,包括沒有特定立場的太極門。更重要的是,即使在1996年後,對少數心靈團體的課稅和其他形式的騷擾仍在繼續,太極門案至今仍未解決就證明了這點。「在台灣司法節反思法治時,我們應該重申並確認,如果不尊重宗教和心靈少數團體,就沒有法治。舊案在轉型正義中應要被平反。為太極門伸張正義,為時不晚,也絕不會太早」。

這場司法節論壇聚集台灣多位重量級人士,包括:前司法院大法官暨副院長城仲模、東吳大學教授葛克昌、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暨法稅改革聯盟共同發起人陳志龍教授等,發表的論文的豐富性及與會學者的學術地位證實,太極門案的研究正在宗教自由研究、新興宗教和心靈團體研究及法稅研究間交互影響。所有與會專家學者都表示,希望這項研究能取得實際成果,解決延宕28年的太極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