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大學實驗室「玩」新冠病毒 嚇死全世界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將Omicron變種病毒上的刺突蛋白,與原始新冠病毒株結合,合成出來的新病毒,對實驗室中的小白鼠,有高達80%的致死率。消息傳出,舉世震驚。雖然研究人員趕忙出面滅火,說每日郵報「斷章取義」,但指責波士頓大學的聲浪,還是不減反增。(葉柏毅報導)

報導說,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在一篇尚未正式發佈的論文中聲稱,他們在實驗室研究中,合成了一種新的,也就是自然界中所沒有的新冠病毒株,他們主要是將Omicron變種病毒上的刺突蛋白,與2020年1月,美國第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株相結合,結果發現這種新合成的病毒株,對實驗用小白鼠的致死率,高達8成。消息見報後,舉世譁然。學界紛紛指責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這種做法,是在「玩火」,認為相關研究,「相當不明智」,應該「完全被禁止」。

儘管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隨即出面澄清,表示每日郵報沒說的是:原始病毒株對實驗室小白鼠的致死率高達100%;相比之下,合成病毒株的殺傷力,還比較輕。並且,他們的研究發現:病毒傳染力大小的關鍵,正在於刺突蛋白;至於致死率,則取決於病毒內部結構。因此,他們的研究,其實大有貢獻。

然而,對於已經受新冠疫情煎熬3年的全世界來說,在實驗室中合成病毒,極為敏感,也難怪波士頓大學有理說不清。一位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學者就說,做為研究者,必須謹慎小心,不能對實驗室安全「太過有信心」。因此他認為,政府單位必須加強監管這種具高度危險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