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破產啟示錄

作者:on.cc東網-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當歐洲發生希臘債務危機時,全球媒體也忙著到處「指認」誰是「下一個希臘」,台灣媒體當時一如往常的,把「下一個希臘」的頭銜往台灣頭上套,不過國際上認定的「下一個希臘」是美國屬地波多黎各。諷刺的是,2017年5月,希臘本身與債權人曠日廢時的紓困談判達成協議,可望取得新一輪援助貸款,危機暫時解除,反倒是「下一個希臘」波多黎各率先宣告破產。

見不賢而內自省,台灣應看看波多黎各政府犯下的錯誤,別再重蹈覆轍,可讓台灣少走很多冤枉路。(東網 資料圖片)
見不賢而內自省,台灣應看看波多黎各政府犯下的錯誤,別再重蹈覆轍,可讓台灣少走很多冤枉路。(東網 資料圖片)

波多黎各的破產在意料之內,波多黎各政府很早就擺明賴債不還的態度,聲稱無法償債「不是政治,這是數學」。川普上台後對波多黎各的態度表現在Twitter發文上,表示要放任波多黎各自生自滅。不過川普可能發言前要三思,因為波多黎各破產並非跟美國完全無關,20大債主裡頭也包括美國企業,例如微軟遭欠800萬美元,人資公司萬寶華遭欠320萬美元,而波多黎各居民可自由遷居美國,可會讓討厭西語裔移民的川普大為頭痛。

波多黎各不只是政府財政破產而已,人民狀況更糟,波多黎各經濟衰退10年下來,失業率如今高達12%,340萬人口中只有100萬有工作,45%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波多黎各公務員薪資比民間同等級工作高出90%,總預算有三分之二為人事費用,但是如今公務員也朝不保夕,因為波多黎各的各大退休基金,大體上在2017年下半年就會完全破產,而波多黎各宣告破產賴債之後,預期未來將很難取得貸款,現職公務員也可能面臨裁員減薪。

而這些公務員雖然薪水領得比人民多,但顯然沒有什麼效能,先不論十幾年來的漫長時間無力停止債務滾雪球,就連基礎建設也鴉鴉烏,政府經營的水公司,對水質漫不經心,常常沒有進行水質檢測,檢測時也幾乎通通不合格,導致波多黎各有嚴重水污染危機,自來水中充滿細菌與污染化學物質,老舊水管釋出鉛、銅重金屬汙染。

在美國,西語裔族群的生育率高達2.79,在波多黎各卻是自2007年就已經只剩1.28,生育率連年下降,到2014年已經剩下1.09。台灣以少子化聞名,扣除2010年虎年與2012年龍年生肖因素的特殊影響,近年來生育率差不多在2014年的1.165以及2015年的1.175左右。波多黎各以喜愛生育的西語裔族群為主,生育率竟然淪落到低於台灣。

已經生得少,人口還大量外流到美國,2010年到2013年間每年有4.8萬人前往美國,2004年到2013年間波多黎各人口減少21.2萬人,其中學生人數大減25%將近20萬人,過去30年來學校就學人次大降42%,2010到2015年因而關閉150所學校,由於缺乏經費與規劃,這些學校就成了廢棄建築物,2017年5月還宣布要進一步關閉179所學校,政府宣稱會將這些學校轉做其他用途,但看看150所荒廢學校的前例,人民對此感到非常懷疑。

關閉學校是節約政府財政的一部份,財政專家建議波多黎各政府關閉300所學校,老師將轉為每年約聘制,透過不續約大量汰除老師,殘餘的老師還將減少休假到一個月只休兩天,並且持續2008年開始的凍薪直到2021年,以節省每月4000萬美元開支。波多黎各大學體系也受到影響,過去每年政府資助8億美元資金,如今至2021年要砍到4.5億美元。

此舉引來家長與老師全面抗議,但財務專家有其道理,過去波多黎各為了討好地方選民濫建學校,800人的學校只有300人入學,太多所學校導致資源分散,結果每所學校都資源不足,專家稱關閉、合併學校後,反而能添置電腦教室等設備,發揮正常教育功能。

事實似乎占在專家這邊,這些學校反正從來幾乎沒有太大作用可言,波多黎各8年級學生只有10%能通過標準數學測驗。大學補貼到可提供四分之一波多黎各人就學,但有過半學生無法畢業,而波多黎各就業市場對本地大學畢業生需求相當低,只吸收3%大學畢業生,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不是失業就是外流。

波多黎各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日之寒,財政年年惡化,難道政府十幾年來都沒有任何作為嗎?並非完全沒有,波多黎各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稅改」,2006年推出總稅率7%的銷售稅,自2013年以來規劃5次增稅行動,第5次於2015年將銷售稅增至11.5%。

問題是,波多黎各在政府長年把資源灌注公教體系之下,政府雇用佔總就業26%,學校與醫療體系又佔13%,民間就業與經濟可說十分萎縮,如今又進一步對民間經濟增稅,結果可想而知,波多黎各政府本以為5次增稅可得到40億美元稅收,但一如經濟學原理所預測,增稅只是逼迫經濟萎縮與地下化、加劇企業與人才外逃,波多黎各就業減少16%,最終只增加15億美元稅收。

講了這麼多,看起來波多黎各真是個窮困衰敗的國家,但是,若比較人均GDP,波多黎各約2.6萬美元,還比台灣約不到2.2萬美元高,原來台灣竟比波多黎各還窮?

可不是嗎?波多黎各的基本工資可是時薪7.25美元,相當於219元新台幣呢!

台灣雖然近年來遇上經濟困境,但絕對沒有45%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波多黎各人均GDP竟然勝過台灣,告訴我們:GDP的數字無法反應真實的人民生活。匯率換算、炒作房地產帶來的GDP灌水,以及其他數不清的因素,都會讓GDP與人民生活實況失真,過去台灣主政者成天把GDP數字當成「成績單」,往往犯下許多決策錯誤,應該認知到GDP只是決策參考指標之一,不是決策的目標。

台灣社會每當調整基本工資就掀起大辯論,按照台灣許多提升基本工資派的想法,認為提升基本工資,薪資就業與經濟都一定更好,但波多黎各雖然基本工資高於台灣,平均時薪卻緊貼著基本工資,8.08美元,約244元新台幣,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女性平均時薪264.6元,男性307.7元。

基本工資與平均時薪脫鉤,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基本工資只是規定低於基本工資的工作違法,對高於基本工資的工作當然不會起加薪的作用,反而是,當經濟體質虛弱,拉高基本工資只會造成大量失業,波多黎各可說是明顯的示範,結果是經濟衰敗,45%人活於貧窮線下,絲毫沒有受到基本工資的「保障」。

波多黎各是觀光大國,美國為首大量觀光客造訪,340萬人口每年約接納400萬人次觀光客,每年大體上為國家帶進急需的20億美元外匯收入,即使如此,觀光業產值在經濟萎縮的波多黎各仍只佔GDP總額7%,並只僱用了8萬人。

台灣也積極想要發展觀光,但是看到波多黎各觀光人次高於國家人口,都只能提供相當有限的就業機會,應該體認到觀光終究只是一小環節,不可能是就業或經濟的主力,而台灣並沒有波多黎各對外匯的急迫需求,如此對觀光的發展方向就知道該有所檢討,廢棄過去只想「衝量」的政策,改為「質勝於量」的思維,才能提升觀光業的附加價值。

波多黎各面臨財政危機時,稅改失敗的經驗更值得台灣警惕,台灣財稅界往往認為減稅是民粹,增稅才是正義,老是想靠增稅解決財政問題,但是世界上並不存在部份財稅學者幻想中的空中樓閣理想稅率,稅會影響經濟流,隨時要因應經濟狀況機動調整,台灣民間經濟雖然不如波多黎各衰敗,也已經是十分疲軟,胡亂增稅,結果不僅增加的稅收遠不如預期,還讓經濟更成為一攤死水,得不償失。

波多黎各的慘況,對台灣來說,似乎遠在天邊,畢竟波多黎各的基本問題與綁在歐元區的希臘較類似,由於使用美元,波多黎各的政治社會經濟結構問題無法用貨幣貶值來反應,購買力遭到高估,衍生大量貿易逆超、積欠外債無法償還;台灣有自己的新台幣、全無外債還有超額外匯存底,民間更嚴重超額儲蓄,與希臘、波多黎各恰恰相反。

但沒有直接的可比較之處,並不代表波多黎各無法給我們許多重要啟發。見不賢而內自省,看看波多黎各政府犯下的錯誤,別再重蹈覆轍,可讓台灣少走很多冤枉路。

更多東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