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對臺灣展現感同身受的共鳴

目前全世界包含歐盟,特別是立陶宛轉換其外交政策,改為支持臺灣,欲深化雙方的外交關係。急速接近臺灣的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與位於東亞的臺灣距離8300公里之遙,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毫無淵源,立陶宛對於臺灣感同身受的理由為何?

自由與民族榮耀

面朝波羅的海的3個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總面積合計尚且不到日本的一半,僅為小型國家。若從機艙向下眺望,可以看見似有精靈居住般的神秘森林滿覆大地,一片層巒疊翠的美麗風光。

2004年,我藉著參加在愛沙尼亞舉辦的「愛沙尼亞音樂節」(譯註:原文為「歌と踊りの祭典」,愛沙尼亞文的歌唱音樂節為「Laulupidu」與舞蹈節「Tantsupidu」)的機會,首度造訪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每5年就會舉辦全國性的大型民族慶典,立陶宛則是每隔4年舉辦。慶典期間,移居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回到家鄉,超過10萬人的參與者擠滿會場,以母語合唱傳統歌謠,身著華麗服飾翩翩起舞。即使處於蘇聯時代,波羅的海三國仍舉行這項可以說是富含民族精神的慶典,延續至今。面對過往鄰近大國強加,猶如政治宣傳般的歌舞,這個慶典正是作為一種寧靜抵抗的時代證明。

其後在1991年,人們終於從蘇聯的枷鎖中獲得解放。這是由於人們手牽手組成一個跨越國境的波羅的海之鏈,恢復了自己國家的主權與民主。


為了從蘇聯獨立,波羅的海三小國在1989年舉辦了波羅的海之鍊示威(出處:『THE HISTORY OF LITHUANIA』【Eugrimas Publishing House】)

那條通往勝利之路相當遙遠。波羅的海三國從18世紀便受到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俄國爆發革命後的隔年,亦即1918年,雖然波羅的海三國終於獨立,但1940年遭蘇聯紅軍入侵,其後又被納粹德國侵入,1944年又被蘇聯紅軍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併入蘇聯,波羅的海三國背負著如此過往。蘇聯共產黨政權除了運送了大量的俄羅斯人移居各國,同時更整肅非共產黨員、民族主義者、學生、游擊隊與祭司等知識分子階層,並將許多一般民眾裝入運送牲畜的列車,送往西伯利亞的強制收容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中央車站現在仍展示著當時運送使用的列車。

博物館亦保存了監控人民的KGB所使用的偵查室與處刑場,當我參訪位於維爾紐斯的博物館之際,不禁想起了臺灣在國民黨政權下施行的白色恐怖統治(註:以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為開端,直至1987年解嚴為止,持續施行於臺灣的政治鎮壓)。


1918年雖然一度獨立,但是在1940年被紅軍進攻、隨後又被納粹德國進攻,1944年立陶宛再度由紅軍佔領直到獨立(出處:『THE HISTORY OF LITHUANIA』【Eugrimas Publishing House】)

經由中歐鐵路運送大量物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曾發行簽證拯救無數猶太人生命,立陶宛第二大城考那斯便設有杉原千畝的紀念館。大約在2014年過後,在考那斯與首都維爾紐斯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中國餐館林立,變得相當引人注目。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一帶一路」的構想後,在立陶宛也開始隱約可以見到中國資本的蹤跡浮現。

雖然中國餐館增加,但無論哪家店舖都毫無做生意的氣氛,對於食物滋味也是毫無堅持。單手抓著手機講話的中國人群聚,呈現一種令我感到相當怪異的光景。其後,榮獲登錄為世界遺產的維爾紐斯舊城區,街道上所擺放的立陶宛特色紀念品裡,「made in China」的標籤變得醒目,而以天然素材製作的手編籃子消失無蹤,由塑膠製作的購物袋完全取而代之。這樣的狀況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當時連結中歐之間的貨物列車,每月以近千班次的步調運行,通過中亞地區,運送大量物資直至波蘭首都華沙。

2018年旅行之際,聽說朋友讓我借住的公寓大樓裡,有幾戶屬於中國人擁有,讓我大吃一驚。此外,也能在各地城鎮聽到中國資本即將開發休閒度假設施與購物中心的計畫。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筆者攝影)

不過,無論是來自中國的投資,抑或觀光客人數,皆未如立陶宛所期待般上升。反而是搭上中國提倡的廣域經濟圈構想──陷入所謂的「債務陷阱」──的中低收入國家,受到媒體的關注報導。

「起初,立陶宛政府亦採取相當現實的經濟政策,致力於強化對中關係。但國家安全局前年發表報告表示『中國為安全威脅』。立陶宛目前亦已退出中國與中東歐的經貿合作機制(17+1)。」

如此談論立陶宛外交政策的是VMU大學(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的副教授Aurelijus Zykas,他同時亦擔任立陶宛臺灣論壇(LTF)的副會長,該論壇成員包含多位立陶宛政府的各部會首長、次長與國會議員。他身為知名的亞洲通,從2003年首次造訪臺灣以來,受到臺灣的魅力所吸引,致力於立陶宛和臺灣之間的人才與學術交流。2018年更在立陶宛出版了首部關於臺灣的著作。

立陶宛產品在臺灣熱賣

2021,立陶宛捐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2萬劑AZ疫苗運抵臺灣,證明雙方的友好關係,亦顯現出立陶宛政府轉換外交方針的影響。

「儘管只是很小的動作,他很驕傲立陶宛能在對抗COVID-19的過程中聲援臺灣人民。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關照。」

立陶宛的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譯註: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自己的推特上如此寫道。他的祖父便是在1991年立陶宛復國之際,扮演指導性角色的前國家領袖──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譯註:Vytautas Landsbergis)。

臺灣人對於來自立陶宛的善意,以「爆買」立陶宛產品的方式,展現心中滿懷的謝意。立陶宛的巧克力廠商Rūta歷史悠久,其總部位於立陶宛北部的希奧利艾,收到來自臺灣的訂單暴增,超過平常的10倍以上,據聞當時為了補足庫存而忙碌不已。不僅如此,廠商負責人更提到:「許多顧客線上訂購時,都留下了『感謝立陶宛』的話語。」立陶宛的新聞媒體報導:「『立陶宛』這個單字在臺灣Google上的搜尋次數超過20萬,成為『本週最受歡迎的關鍵字』之一」,也在立陶宛國內播送流傳,而臺灣新聞網站也記載了「爆買」的狀況如下:


以「台灣友好議員團」團長身分來台灣總統府接受蔡英文總統接見的立陶宛國會議員馬瑪竇(2021年11月29日,台灣總統府提供)

「根據處理臺灣國內金融機構間信用卡資料的聯合信用卡中心,2021年2月至6月底為止,在立陶宛刷卡購買逾11.2萬筆,總消費金額達到25.37億元,立陶宛突然躍升為國人海外刷卡消費第7名的國家。在立陶宛設立的臺灣企業大多數為食品或食材的進口業者,本次興起的立陶宛商品熱潮裡,最受歡迎的是巧克力、啤酒和餅乾等消遣性飲食商品。」

雖然在立陶宛的一般民眾之間,還是對於日本較感興趣,不過對於以民主主義這個相同價值觀連結彼此的臺灣,今後將會寄與更多關注吧。若能推進交流,立陶宛特產的麻布、高純度蜂蜜與葡萄酒當然不在話下,立陶宛方面無論如何將會從臺灣「爆買」半導體和雷射等科學技術。

陸續出現的明確訊息


在立陶宛設置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台灣外交部提供)

一般認為,歐盟各國如此地接連祭出友臺政策,都是為了因應中國共產黨的野心──藉由獨有的社會主義創造新秩序,欲求領導全世界──而加強警戒之故。特別是在蘇聯時期曾遭剝奪自由與人權的各個國家,其國民展現整體意志,拒絕再次接受共產主義的極權統治。將苦難的歷史經驗連結到對於臺灣、香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西藏感同身受的共鳴,自是理所當然。

2021年9月,政治實力僅次於捷克總統的參院議長維特齊(譯註:Miloš Vystrčil)造訪臺灣,並於立法院發表演說,他也展現對於臺灣感同身受的共鳴。他在臺灣的國會殿堂上宣示:「我是臺灣人。」而同年11月初,首次正式訪問臺灣的歐洲議會代表團代表格魯克斯曼(譯註:Raphaël Glucksmann)在與蔡英文總統會面時表示:

「我們是為了傳達一個很簡單且清楚的訊息而來,『臺灣並不孤單,歐洲會與你們站在同一陣線』」

無論哪個訊息都流露出對於臺灣的親近之意。這是因為同樣推行民主主義的各個國家,在中國這個大國身旁,即使暴露於經濟和軍事等等各種不同的壓力之下,仍是高度評價民主社會的建構。中國對於如此動向極度反彈,由於在中國境內營運經商的歐盟各國企業遭受制裁,據傳立陶宛的某些企業人士亦傳出不滿聲浪。

不過無視如此不滿聲浪,2021年11月,實質上相當於大使館的「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在首都維爾紐斯正式掛牌成立,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相關業務,亦可預見將在今年迅速推展。

沒錯,情勢從中國持續轉為對臺灣有利。

今後,連結中國與歐洲的貨運列車,終日奔馳的聲響將稍微減少?抑或仍舊不變?我將細心聆聽,靜觀其變。

標題圖片:接受立陶宛善心捐贈疫苗的台灣政府(2021年7月31日、台灣外交部提供)

平野久美子 [作者簡介]

紀實文學作家。曾任職出版社,後開始寫作。亞洲茶愛好者。2000年,著作《淡淡有情》獲得小學館紀實文學大獎。創作題材涉及亞洲各國,關注臺灣的日本統治時期。著有《鄧麗君的夢想華人歌星傳說》(筑摩書房)、《中國茶風雅的背後》(文春新書)、《多桑的櫻花──從臺灣漸行漸遠的「日本」》(小學館)、《創造了水之奇蹟的男人》(產經新聞出版、農業農村工學會著作獎)等。HP:http://www.hilanokumik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