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唔士報》:美國國防部開綠燈 不再限制烏克蘭遠程打擊俄國境內目標

自從10月開始,俄軍每天都對平民發動襲擊以來,五角大廈修改烏克蘭戰爭的威脅評估。(圖片來源/烏克蘭國防部twitter)

俄羅斯總統普丁對基輔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多次導彈襲擊,身處零度以下的數百萬烏克蘭平民沒暖氣沒電,有被凍死的危險,促使美國五角大廈「開綠燈」,默許烏克蘭無人機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遠程攻擊。

美國防部現在更有可能向基輔提供遠程武器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現在更有可能向基輔提供遠程武器,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發動遠程攻擊的計劃,這代表著烏克蘭政府的重大進展。

美方眼見俄烏戰爭進行9個月之久,以及烏克蘭人民遭受的苦難,因而修改先前的評估,但普丁警告,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那將是跨越紅線的行為。

自從10月開始,俄軍每天都對平民發動襲擊以來,五角大廈修改烏克蘭戰爭的威脅評估。重要的是,美軍需要研判,向基輔運送長程武器.是否會導致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發生軍事對抗。

烏克蘭人民遭受俄軍的暴行,使美國修改先前的評估

「我們仍在使用相同的方法計算戰爭升級的風險,但升級的恐懼從一開始就發生變化,現在不同了,這是由於烏克蘭人民遭受俄軍的暴行和折磨,戰爭的計算已經發生變化。」一位美國國防消息人士告訴《泰晤士報》。

美國公開表示不鼓勵烏克蘭越境打擊,但是《泰晤士報》報導,美國政府修改對這場戰爭的評估,它現在更有可能向基輔提供射程更遠的武器,深入俄羅斯境內目標。

《泰晤士報》稱,美國軍事規劃人員先前擔憂俄羅斯可能發動戰術核打擊或攻擊與俄羅斯接壤的北約成員國,但是現在這些擔憂已經消退。

美方:烏軍如何使用武器,由他們自己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華盛頓不希望被視為鼓勵烏克蘭在俄羅斯發動襲擊,美國務卿布林肯說,「我們既沒有鼓勵也沒有允許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發動襲擊。」

然而,另一位美國軍方消息人士告訴《泰晤士報》,「我們沒有對基輔說『不要攻擊俄羅斯』,我們不能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他們如何使用武器,由他們自己決定。但是當他們使用我們提供的武器時,我們唯一堅持的是,烏克蘭軍隊須遵守國際戰爭法和日內瓦公約」。

在基輔多次要求西方國家派遣遠程無人機之後,襲擊俄國境內目標的事件發生了。

烏克蘭國產改裝無人機打擊俄國境內基地

周日和周一(12月11-12日),烏克蘭派出國產改裝的蘇聯時代無人機,襲擊距離邊境數百英哩的2處俄羅斯境內的軍事基地,象徵主要依賴進口武器抵禦俄羅斯進步的烏克蘭終於有新戰力,能夠深入打擊俄國領土。

其中攻擊一個目標是,俄羅斯南部薩拉托夫州的 Engels-2 空軍基地,這是Tu-95和Tu-160遠程轟炸機的基地,距離烏克蘭邊境約400英哩(644公里)。

烏克蘭無人機另外還轟炸莫斯科東南部的迪亞吉列沃(Dyagilevo)空軍基地,這2起轟炸事件造成多人死傷,俄國2架Tu-95轟炸機受損。

本周,俄羅斯政府承認,空襲造成3名俄羅斯軍人死亡,2架飛機受損,但未說明造成損害的原因。知情人士說,無人機的技術是烏克蘭自己製造出來,不是由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提供。

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高科技遠程武器

《泰晤士報》的報導還暗示,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高科技遠程武器,包括導彈發射器和全副武裝的無人機,一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在無人機襲擊事件後,烏克蘭總統顧問Mykhailo Podolyak在 推特貼文嘲諷莫斯科。「如果有東西被發射到其他國家的領空,不明飛行物遲早會返回出發點,因為地球是圓的」他在推特上寫道。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通話內容,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周一襲擊發生後幾個小時與烏克蘭國防部長雷茲尼科夫(Olekseii Reznikov)通電話。

五角大廈的發言人辛格 (Sabrina Singh) 不願證實談話的內容,但是她表示,烏克蘭身在戰地,當然自行決定何時開展行動,「我們提供的是安全援助,所以我們不一定被告知或知道任何攻擊行動。」

普丁:若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那將是越線

對此,俄國普丁總統警告說,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那將是越線。也因為即使俄軍士兵陣亡人數到12越25日將達到10萬大關,損失9千輛坦克,依然在烏克蘭停滯不前,使得普丁再度暗示可能改變不先動用核武原則。

12月9日,普丁在吉爾吉斯首都比許凱克(Bishkek)記者會上再度暗示,俄羅斯可能改變不率先在衝突中動用核武的軍事方針。

此前,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曾對記者表示,如果華盛頓決定向基輔提供遠程導彈,那麼它將越過紅線,成為直接面對衝突的當事方。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今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恐破3千!甩「行人地獄」罵名 王國材首推竟是這招
台中成房地合一稅「繳稅王」 11月房地合一稅止跌 重返30億關卡
中國防疫鬆綁鬧藥荒》藥師估台灣2週後恐缺藥...籲食藥署盡快盤點庫存別「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