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中國鄉土味 來美變好香

中國大陸用「土味」,來形容鄉土、不洋氣的東西。不過別小看這股「土味」力量,他們在飄洋過海後,卻成為加州乃至全美「流行」元素;無論是實用至上「三蹦子」、還是讓美國「老嫂子」欲罷不能的狗血短劇、亦或是半崴不崴的舞步「科目三」,都讓民眾大呼「好香」。不過土味流行,並非審美降級,而是美式「藍領」審美的又一次興起。

中國「土味」在美國市場的前景廣闊,美國數字分析平台Sensor Tower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5月,已有超過40款來自中國的短劇應用程式(App)在美登陸,累計下載量超過5500萬次,內購收入高達1.7億美元。這些App提供的內容,以土味、狗血短劇為主,不乏「霸道總裁愛上我」、「少女穿越變王妃」及「我與狼人的虐戀」等俗套劇情。

憑藉這些「難登大雅之堂」內容,土味視頻App中的佼佼者ReelShort,曾創造月營業額600萬元的亮眼表現,與線上流媒體巨擘網飛(Netflix)相差無二。

中國不是沒有製作精良的劇集,例如經典古裝劇「甄嬛傳」。不過「甄嬛傳」雖然在中國大陸是收視常青樹,但到美國串流媒體平台,卻表現平平。兩相比較,厚重、有質感的「主流文化」,似乎沒有短小、精悍的土味受歡迎;讓許多人認為,美國疑似出現審美降級。

所謂現代主義的白領審美,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少而精(Less is Better)」。這點不難從家居、數位產品及電器的設計發展中可以看到。例如蘋果手機實體鍵盤改虛擬;將按鍵、攝像頭主體藏匿;相比前世代其他品牌手機,採用更少配色方案等。

不過在「精簡」審美流行前,美國還有另一種以藍領文化為代表、反其道而行之的審美,「大又壯(More is Better)」。這在速食領域,可看到不少蹤跡。例如麥當勞菜單中頗有歷史的Big Mac、漢堡王(Burger King)的Whopper等。

消費動機調研公司SRI總結,藍領審美特點,是越大越好、越炫越好、越接地氣越好。其發展時代背景,是二戰後,藍領工人階級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愈發接近白領階級;但他們的品味,卻沒有向白領靠攏,而是堅持喜好。這是因為藍領一方面需要碩大、閃亮、酷炫的汽車、家電,作為經濟和社會實力上升的象徵;另一方面,在他們看來,這些設計能產生最直接的感官衝擊。

藍領消費審美特點,與白領設計師崇尚的「精簡、低調」相悖,常被冠以「土味」。不過審美往往有很強的時代因素,在近幾年通膨高漲、消費者支出成長陷入停滯的情況下,消費者似乎又再次青睞「大而酷炫」,以彰顯其經濟實力。蘋果手機由原來的黑白兩色、統一大小,發展成「Pro Max」與多顏色可選;特斯拉Cybertruck「霸氣」外觀,都是審美返「土」趨勢。

回到前文的影視劇等方面,「土味」短劇主打「酷炫生活狀態」、放棄情節合理性只要「爽」,提供無需太動腦的「量大管飽」情緒價值,可謂「土」進藍領審美心坎裡;它能讓消費者大呼真「香」,也就不足為奇。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以為撿便宜 華男買賣名牌鞋年入10萬 遭警抄家
加薩獲救人質以中混血女諾亞 探望癌末華裔母親
拍下首張地球彩照…阿波羅8號太空人 90歲安德斯墜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