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政府官網中文頁 不「譯」懂

美國是移民國家,加州更是各國移民聚集的地方。近幾年,在公共事務方面,政府為了照顧種族的多樣性,特別注意將文字宣傳稿譯成包括西語、中文等多語種,方便不同族裔民眾理解。對於一些政府、機構網站上的中文翻譯,自然不能要求其表達「地道」,不過,不少資訊讀起來實在有很多地方詞不達意,令人沒有讀下去的慾望。

例如在某個政府部門網站上該機構的介紹時,稱其是「唯一一個完全致力於小企業的內閣級聯邦機構」。什麼是「內閣級」?這裡應該是想要表達聯邦所屬的機構吧?

對於一些英文語句,也明顯是字面直譯。例如某機構「提供諮詢、資金和承包專業知識,以便企業能夠自信地啟動、成長、擴張他們的業務或從宣布的災難中恢復過來。」如果這句話改為「提供商務諮詢、資金周轉、承包業務的專業知識,以幫助企業在儲備充足的情況下啟動、壯大、擴張他們的業務,或從困境中恢復過來。」會不會更通順,讀起來更舒服呢?

其實,政府機關用不用心,仔細研究即可知,一些政府網站真的聘用懂中文的人員進行翻譯,有些政府網站為求方便,則使用谷歌自動翻譯。例如加州政府、洛杉磯縣網站等一些城市的網站,點擊「中文」後,直接跳出谷歌自動翻譯框,下面還標註,「Google 翻譯是一項免費的第三方服務,不受加州(政府)控制。」「對於因使用翻譯應用程序工具而導致的任何不準確信息不承擔任何責任。」當你想返回主頁時,卻怎麼也找不到按鈕,因為主頁被翻譯成了「家」(Home)。

當然,有人會說政府每天有那麼多事要處理,哪有時間和資金雇用真正懂中文的專員翻譯網站?谷歌翻譯結合上下文確實也可以理解個七八成,但這樣的中文網站看過一次後,很難讓人想看第二次。今年初,一堆華裔長者抱怨車管局(DMV)考試過難,有人也指向考題翻譯不精準。政府大力提倡的信息平等,就只能做到這個程度?

加州有龐大的華裔移民,他們當中很多人只說中文。官方信息用中文準確地第一時間傳達出來,對他們至關重要,也是防止謠言滿天飛的重要手段。

在蒙特利公園市槍擊案後,聯邦眾議員趙美心聯合其他國會議員提案,加強對「紅旗法」的宣傳工作,其中就包括將法案翻譯成多語言,讓少數族裔更好地了解。加州議員方樹強則爭取到400萬元經費,用以多語言宣傳「紅旗法」,方樹強還起草了AB1638,規定在發生大的緊急事件及自然災害時,政府必須提供多語言信息。這些都顯示了準確的小語種表達是多麼重要。政府部門在這方面能做的,絕不僅限於用谷歌的自動翻譯。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舊金山機場行李推車免費用 旅客上演搶車大戰
亞利桑納72歲婦 欠費51元遭斷電被熱死…5年後電力公司改進了
染指逾200病人…紐約婦科名醫性侵案 料重判四個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