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江澤民逝世 中國變革導火線?

在中國高校掀起的白紙革命如火如荼之際,突然傳出江澤民逝世消息,中國網路一片懷念之聲。雖然江澤民執政時期,確有讓人詬病之處;但不可否認,中國社會風氣,有朝著更加開放的方向前進。而江的逝世,不知能否令中國的80、90後觸動;讓他們在懷念過去經歷過的好時代同時,加重對現狀之不滿。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江澤民擔任中共總書記時,雖然也被西方媒體稱為獨裁統治;但社會風氣之開放,遠勝習近平時代。這一點從被稱為第八藝術的電影中,就可見一斑。80、90年代的中國電影,可謂是百花齊放。姜文敢用文藝片的手法,拍文革時期的故事「陽光燦爛的日子」。北京電影製片廠用喜劇的形式,「命運喜歡惡作劇」諷刺中國官僚主義盛行。馮小剛導的是黑色喜劇,反應中美文化融合的「大腕」、「甲方乙方」。張藝謀講的是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一個都不能少」,以及諷刺毛澤東若干政策的「活著」。

而反觀現在的中國電影,給人的印象就是「主旋律」當道,不是「戰狼」就是「長津湖」抗美援朝。中國從來不缺有才華的導演,但為何現在少有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推出。馮小剛在接受BBC專訪時,曾用「好萊塢的導演可以在舞台上跳舞,但我們可能要戴著腳鐐去跳舞」來抨擊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另一位名導賈樟柯也曾於紀錄片中表示,中國電影行業的空間,已經小到「沒法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了。」

電影行業被嚴格監管,只是中國社會風氣不斷收緊的冰山一角;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對民眾生活的拑制,可謂是深入方方面面。而這些限制,也隨著動態清零政策,被推向高潮。

回想新冠疫情之初,美國也採取封城抗疫,但因為政府「管」不住老百姓,中國網路上滿是嘲諷,美國的「民主」政治,不如中國的「專制」辦事情有效。甚至用美國染疫、死亡人數大增,來對比中國「清零」的成功,佐證中國政治的優越。

不過兩年過去,回過頭看,中國式封城似乎比新冠疫情更可怕。專制體制做事,或許能迅速起效,但他需要做自我反省適時調整時,卻阻礙重重。掌權者在一片「偉大光明正確」的聲音中,豈會願意承認錯誤;以致中國清零硬著頭皮走到黑,激得民怨四起。

江澤民在1989年六四學生運動後,被鄧小平扶持到中國權力頂峰。他在從上海去北京前夕,曾用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回應鄧小平的調派。如今江澤民看到他欽點的接班人習近平,在中國開民主的倒車;於2022年中國各高校掀起的白紙革命如火如荼之時,「恰好」去世。不知此消息,是否會喚醒中國目前處於社會中堅力量的80、90後,讓他們懷念青年時期那個美好年代同時,為改變現狀作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努力。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耆老當臥底 FBI嚴打紐約華社成人日間中心現金回扣
獨家/紐約華婦遭非裔過失殺人案宣判 嫌犯隨時可出獄
科技業大裁員 衝擊H-1B持有者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