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疫情衝擊 投身醫護業很掙扎

新冠疫情對於一線的醫護人員,無疑是職業生涯中最黑暗的一年。他們直面疫情,目睹無數人的生死;他們與病毒咫尺之遙,感染機會超過任何群體;他們無法退縮,在大部分人可以選擇居家防疫時,醫護人員只能守在第一線,為了更多人的生存機會,同時也是職業使命。

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全世界的醫護人員都是英雄。在中國,疫情爆發之初,全國火速召集幾萬名一線醫護人員奔赴重災區武漢,出發前寫下生死狀,此程奔赴的是戰場。在方艙醫院的無數日夜中,醫護人員全天24小時戴口罩、穿防護衣,解下口罩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快不認識鏡中的自己。

今年1月,洛杉磯疫情的至暗時刻,每六秒鐘感染一人,每八分鐘死亡一人,重症監護病房(ICU)全部滿員,一床難求,醫療系統幾近崩潰。醫護人員短缺,平時只負責一到兩名重症病人的護士,那時需要同時照顧六到七名病人。當地醫護人員直言可怕,在醫院工作幾十年,從未見過如此場景,就像戰時狀態。

去年11月,法國南部的一家醫院,重症監護室的最後一張病床到底留給誰,拷問著醫師的靈魂。留給生存機會大的人?放棄仍在呼吸,卻幾乎沒有生還機會的病人?這是生與死之間艱難的抉擇。

醫護人員在面臨巨大感染風險的同時,更多的是長時間無處釋放的心理壓力,他們精疲力盡,無論身體上,還是精神上。

疫情期間,休士頓一名醫師曾連續工作長達256天,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承受。醫護人員是英雄,但也是普通人,他們身後同樣有父母子女,在擔心自己被感染的同時,更害怕威脅到家人的安全,一些醫護人員不得不選擇在酒店住宿,長期不回家。過重的工作量、直面死亡的極端壓力,家人朋友的疏離,使很多醫護人員面臨情感焦慮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根據最近研究,20%到30%的美國第一線醫護人員表示,他們正考慮離開這個行業。今年4月的調查發現,十分之四(43%)護士正在考慮離職,這一數字在ICU工作人員中達48%。

這樣的驚人數據不單發生在美國。英國醫學協會最近一份報告發現,由於精疲力盡和對心理健康的擔憂,數以千計的英國醫師計劃在疫情後離開醫療服務體系。近三分之一(31%)的醫護受訪者表示他們將選擇提前退休,四分之一(25%)的人正在考慮休長假,大約六分之一(17%)的人表示他們將離開英國。

這個曾經讓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在經歷疫情大考驗之後,很多人準備退出,不少醫學院學生也重新定位職業夢想,這些選擇無可厚非。在美國,對於第一代華人移民來說,孩子長大後成為律師、醫師,曾是大部分華人對孩子的職業規劃,醫師收入高、地位好、又能躋身主流社會,但如今目睹了這場全人類的災難後,華人父母是否也會改變讓孩子從醫的想法?變得很掙扎。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中再收3金 女泳將添1銀、美狂補4金 男籃奧運翻船
美官員:薛曼與中官員談駭客及香港問題時「非常強硬」
「講英語 你在美國 就得說英語」華女曼哈頓遭人扯髮吐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