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 ╱社群媒體助長炫富文化

人類本就有炫耀本性,這是動物的本能之一。網路時代臉書、微信、Instagram或Line、WeChat等社群媒體盛行,從青少年到中老年人,許多人沉迷於社群網路交友,分享生活心得,因此這些平台也成許多人炫富或炫耀自己生活比別人好的工具。

社群媒體變成最大的炫富平台,也成號召更多人追求名牌和豪奢生活的工具。報導指出,推波助瀾下,愈來愈多南韓少男少女被韓流(K-Pop)明星代言的精品(奢侈品牌)吸引,使消費群年齡愈降愈低。南韓成世界第七大精品市場。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南韓每年精品人均花費325美元,居全球之冠。

「用名牌」變成各年齡層普遍現象,一,可滿足消費慾望和成就感;二,許多人抱炫耀心態,藉此向朋友圈或大眾「曬」自己的名牌、名車、豪宅等 ,其間難免有證明「我消費得起、有錢就高人一等」的非正常心態。

世界中度開發以上的國家經濟普遍提升,富有或中產階層大多數人多少有能力負擔名牌奢侈品消費,平心而論,美國許多名牌比許多國家平價親民。如果還在臉書、Line或微信群變相炫耀或炫富,就頗有商榷餘地。

譬如常人有朋友圈曬「今天我去某精品店,花多少錢(當然是愈驚人的金額愈好),買了什麼」,或「我去以昂貴出名的某某餐館吃飯,消費掉多少大洋。」還把菜色照片或視頻貼上去。近年尤其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中產或富人,炫富現象最嚴重。

譬如過去王思聰喝多少錢一瓶的紅酒、買多少輛名車、交漂亮女友等,常曬上網,成一般勞動人口幾十年收入或一輩子不吃不喝,都永遠無法達成的目標,不但成炫富負面教材,也是招忌招恨、製造社會仇富和不公平情緒的來源。

包括許多人到國外旅遊,也常貼照片向朋友圈炫耀。中老年人更常有人「考古」曬出自己年輕時「豐功偉績」,包括所進著名大學學歷、得獎數或獎牌獎杯數量,或自己昔日職場偉大事蹟,與名人合影交往等往事,中年人或銀髮族都不能免俗,想用這些來彰顯自己的輝煌人生,沒有白活。

這類現象本來無可厚非,社群平台嘛,既然是交友聯誼,分享成果,大家捧場欣賞就是。但就怕缺乏自知之明,讓自己朋友圈或粉絲都感覺炫耀太過,進而紛紛退群,或避而遠之就不妙了。

社群媒體變成一面鏡子,反映人生百態。細究人生本質,本來你生活得富裕或貧窮、燦爛或平淡,都是自己的事;吃得好不好、穿得亮不亮麗,或住房是片瓦之地或豪華巨宅,都各顯能力、各有自己一片天,何須靠社群平台炫耀或競比,不是氣死一些人,就是顯露自己淺薄愛現,社群平台變成了「照妖鏡」。

因此,社群平台貼照片視頻等,還是謹慎為妙,凡走過都留下痕跡,最好別炫富,自己享受名牌、美食或美景是你家的事,總想讓人家羨慕,當心被嘲笑是淺薄,背後換得駡名而不自知。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再撐幾天…雞蛋批發跌近5成 紐約超市估下周起降價
美認定擊落的是偵察氣球 台日韓都被監控
華男賣地被誘投資虛擬貨幣 遭誆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