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經濟數據亮眼 生活質量下降

從許多宏觀指標看,現在的美國經濟,是過去半世紀以來最亮麗時刻。然而聯準會年度財務福祉調查報告顯示,認為「過得還好」的受訪者比例,最近三年一直下降。經濟高企帶來的「福祉」,似乎沒能流入尋常百姓家。

失業率連續27個月維持在4%以下;3月消費者支出同比一年前增加5.8%,比疫情前高約30%;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證券市場,三大股指(史坦普500、那斯達克及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也是屢創新高。

與經濟宏觀指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眾感覺生活質量每況愈下。聯準會最新年度財務福祉調查報告顯示,認為財務狀況「過得還好」的受訪者比例;從2021年的78%,下跌至2023年的72%。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亦顯示,美國的排名,最近三年連續下降,已跌出前20,為2012年以來最低。

通常經濟學觀點認為,大眾會從更快的經濟發展中受益。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obert J. Barro就曾說過,經濟增長有助於弱者,是「不言自明」的;因為伴隨經濟紅利一同到來的,往往是更高的工資與更低的失業。

哈佛大學作為頂尖學府,其經濟學家觀點的正確性,毋庸置疑。然而權威機構調查,卻顯示截然不同結果;說明宏觀經濟指標,並不能完全揭示生活品質,甚至還有脫離現實的情況。

社會總財富在上升,但分配到個人手中差異過大;就是造成如今宏觀經濟指標走升,大眾卻感覺生活品質下降的原因之一。換言之,部分宏觀經濟指標,例如前文提到的證券市場屢創新高等,無法精準反應個體的分配差異。

當前通膨情形不容樂觀,對許多民眾來說,手中大多數的現金流,需要投入日常的衣食住行中。而部分家資頗豐的富人,他們仍有餘力將錢投入基金、股票及虛擬貨幣。此消彼長,平民手上現金購買力,受通膨影響愈發下降;而有錢人的資產,乘著股市連年創新高的東風,不斷增值。

除此之外,宏觀經濟指標還無法直接衡量許多東西。例如北加聖馬刁縣,其國民生產總值(GDP)在2022年達到1780億元,在加州58縣中排名第六。該縣GDP在2018到2022年間,計算通膨後成長13%,跑贏加州的8%。然而經濟表現亮眼、富裕的聖馬刁縣,2024年初宣布進入「孤獨」的公共健康危機狀態。

作為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聖馬刁縣以收入差距聞名;被高薪科技公司從業者「寵壞」的房價,讓許多年輕人想在此買房定居不容易。而此前NBC曾報導,許多年輕人搬離後留下獨居年長者,是當地「孤獨」現象的主要成因之一。換言之,少數的高收入科技公司從業者,一方面讓當地經濟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也讓大多數其他居民生活質量下降;這也就形成前文提及的,宏觀經濟指標亮眼,但大眾反應生活不如從前的現象。

綜上,政府政策不應為「宏觀經濟指標」是從。例如拜登對華關稅,雖然可能會讓失業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宏觀指標有良好表現,但也應考量這些經濟紅利,是否能流入尋常百姓家。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矽谷工程師殺妻凶宅 上市9天售出 買家加價了20萬元
快檢查手機…2款舊iPhone有缺陷 用戶將獲賠高達349元
7月起入境中國查手機 中提3原則:不查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