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郵輪市場應重視中文服務

進入夏天,旅遊旺季隨之到來。今年旅遊季節的一大熱門詞是「郵輪」(cruise ship)。越來越多華人開始選擇搭乘郵輪作為出行的旅遊方式。華人郵輪市場前景光明。但是各郵輪公司需要加強中文服務,才能吸引更多華人興趣。

郵輪其實應稱為「遊輪」更準確。「郵輪」的名稱來自於過去有固定航線、固定班期的大型遠洋客輪。那時越洋郵件都是用客輪運送,所以稱為「郵輪」。著名的鐵達尼號就是那時候典型的郵輪。後來隨著大型民航客機興起,載客運輸的遠洋郵輪已經消失,被休閒旅遊的大型遊輪所取代。但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郵輪」。

媒體報導,近年來郵輪旅遊正熱門,郵輪公司推出各種促銷方案吸引年輕人。入夏以來,無論東岸西岸,都可見到一條接著一條滿載乘客的大型郵輪從各大港口出發,駛向加勒比海、阿拉斯加、夏威夷等熱門目的地。

國際郵輪協會(CLIA)數據顯示,去年郵輪旅客量為3170萬人次,比2019年增加7%,預計至2024年底旅客量將增加至3470萬人次。更有愈來愈多不曾搭郵輪的年輕人呼朋引伴一起初體驗郵輪之旅。

為了搶客源,各大郵輪公司也夠拚。上午一條船剛進港卸客,下午同一條船又載滿新客再出發,是常規操作。今年郵輪公司還推出各種優惠促銷措施,例如同行第三和第四人免費,還有各種升級選項。

加州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為郵輪經濟的必爭之地。加州的舊金山、洛杉磯和聖地牙哥,都是多家郵輪公司的母港,面向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墨西哥等主要航線。人口第一大州的更為郵輪公司提供充足客源。

雖然對一些華人來說,郵輪可能是新鮮事。但是華人正在成為郵輪市場的重要力量。入夏以來,華人微信群裡曬郵輪旅行照片者為數不少。網路社群裡郵輪攻略更是隨處可見。

最近一班從舊金山開往阿拉斯加的郵輪上,將近一半乘客是華人,包括很多說粵語的金山老僑。在船上餐廳用餐時,幾有置身華埠餐館之感。足見華人對郵輪的熱情。

遺憾的是,作為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郵輪公司以往主要針對歐美市場,可能還沒意識到華人市場的重要性,對於郵輪上的中文服務做得不是很到位。

上述郵輪雖然華人乘客眾多,但基本沒有中文服務,也沒有中餐供應。無論是船長廣播還是各種船上服務標誌、娛樂節目,以及文檔資料,都只有清一色英文。除了靠運氣偶然遇到極少數會說中文的服務生之外,華人乘客得不到任何自己熟悉語言的服務。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越來越多華人正在走向世界。各國敏銳的服務業早已意識到華人市場重要性。世界各大都市的機場、酒店、百貨商場提供中文服務已成為標配,甚至許多旅遊景點服務生和商販見到東方面孔遊客,都會主動用簡單中文打招呼。

相比之下,郵輪業的意識有些滯後了。若想抓住廣大華人市場的商機,各大郵輪公司有必要加強中文服務,才能贏得華人乘客青睞。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妻擅攜子離美夫報警 飛機起飛4小時後返航
TIME專訪 拜登:防衛台灣與派不派兵差很大
手掌大「喬羅蜘蛛」 今夏恐入侵紐約都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