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沙聚落 南竿被遺忘的後花園 南竿唯一的黑面媽祖

津沙聚落,南竿被遺忘的後花園,這裡的沙灘平緩,砂質細膩而柔軟,黃昏時刻夕陽斜射,發出金色光芒,是賞夕陽、觀浪踏沙的好地方。

澳口海灘入口鐵血碉堡旁有間「碉堡便利屋」,不賣雜貨卻人人都去,一旁山邊石階上,是西邊山古厝群,充滿頹廢風,非常適合 IG 美照取景拍攝。

津沙天后宮有南竿唯一的黑面媽祖,廟宇不是封火山牆,更特別的是廟裡還有反共復國標語,跟一般廟宇很不同,在那裡?請在文章裡找找。

馬祖南竿第一高峰雲台山 (標高248公尺) 西南麓的一處澳口,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的漁村聚落,早年漁業興盛,居民海上捕撈收獲豐富,街頭設有藥鋪、商號、煙館等商店,曾經是南竿第二大村。

這裡的沙灘平緩,砂質細膩而柔軟,黃昏時刻夕陽斜射,發出金色光芒,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觀浪踏沙的好地方。

物換星移,兩岸對峙,漁場枯竭殆盡,居民紛紛外遷,如今的津沙,部份家屋長期無人居住,荒廢傾頹蕭瑟滄桑,百年風華走入歷史,有遺世獨立之感。

聚落入口處的石牆上一整排的酒甕排列有序,說明了津沙村過去是以釀製老酒聞名,走進狹長彎曲的巷弄是津沙村4個區域 (澳中、東邊山、西邊山、溪底) 最熱鬧的澳中,一間間整理過的單、雙層閩東傳統建築石頭屋,櫛比鱗次的整齊排列,充滿純樸的色調與韻味。

走向海灘,一道長提有著美麗的彩繪,記錄著西邊山往日的風華,過往的漁撈方式及今日的海上觀光。

澳口海灘入口右側,有座鐵血碉堡,斗大精神標語寫著「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當年軍民視為真理奉行不渝,如今已成歷史的一部份,記錄緊張肅殺的歲月。一旁有棟迷彩外觀的建物,當地人稱為「碉堡便利屋」,哈!這可不是便利商店,而是24小時開放的廁所,方便玩沙戲水的遊客清洗乾淨,裡面整理得很乾淨,還供應衛生紙,可見主管單位的用心。

澳口海灘入口前方的山邊的石階上,是西邊山古厝群,目前已無人居住,充滿頹廢風,非常適合 IG 美照取景拍攝,是津沙聚落最佳拍照打卡點。

內凹的防波提,細緻的沙灘,海浪波波湧上,沒有人煙與吵雜,海風迎面鹹風入鼻,陣陣風嘯聲入耳,念天地之悠悠,雖無古人之獨愴然而涕下,但聚落沒落的滄桑感,還是不禁讓人唏噓。

津沙天后宮 (津沙境天后宮) ,主祀神為媽祖娘娘,陪祀神為白馬尊王及夫人、五顯神君、二將軍、福德正神,是南竿三大天后宮 (馬港境、津沙境及金板境) 之一,也是津沙村的信仰中心。

目前現在所見的津沙天后宮,不是清朝年間興建的舊天后宮,是民國67年 (1978) 由國軍協助重建的,有別於馬祖地區傳統封火山牆的廟宇,廟宇為三開間的閩南建築。也因此廟裡的龍柱與門窗邊框是漆上綠色。

津沙天后宮拜殿樑上畫有24孝圖案,更特別的是廟裡還有反共復國標語,「神有感反共復國勝利,天命所歸自由民主勝利」跟一般廟宇很不同,在那裡?請在照片裡找找。

最特別的是津沙天后宮,廟內供奉的是南竿唯一的「黑面媽祖」,不同於鐵板的少女媽祖與馬港天后宮的粉面媽祖。相傳津沙天后宮的媽祖娘娘,本來也是素白臉色,在重建時台籍塑像師父受到託夢,而塑造黑面媽祖。

廟內的二將軍,本來的小廟在海邊今五五據點邊,傳說是筱澳飛香爐到津沙,祂的原型是鳥神,以前行船人船隻進水,只要向天呼告二將軍便能獲救,二將軍上到乩僮身上所發之聲頗似鳥語,極難聽懂,有時也會透過乩童「剔血符」(附身時乩童以利刃割破舌頭或指尖,以血畫符) 再交由信眾攜回保身安家。津沙村民男眾只慣拜二將軍,女眾則祀奉媽祖娘娘。

白馬尊王原在舊津沙天后宮後方的大王宮奉祀,天后宮重建後則迎進合祀,旁邊有七爺、八爺隨護,管理喪家報亡等事務具有村城隍爺的功用。

五顯神君應是「五靈公」或「五顯公」系統之祀神,但津沙天后宮只塑一尊神像。

津沙聚落,如何去:

地址:南竿島的西南隅,馬祖列島極西點開車:從南竿機場,沿中央大道行駛約5.4公里,向右轉300公尺,即可抵達。

馬祖四鄉五島 [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鄉 (含東莒島+西莒島)] 如何去?景點及交通資訊,請參閱 [馬祖e點通] 官網:https://www.ematsu.com

相關連結

夫子@X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