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餐送暖遊民… 灣區林邦立做慈善 數十年不求回報

林邦立在辦公室手持市府獎章。(記者李怡/攝影)
林邦立在辦公室手持市府獎章。(記者李怡/攝影)

露宿舊金山街頭的遊民,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但因遊民的流動性很大,政府與社區組織很難對這一群體顧及周全。舊金山灣區知名企業家慈善家林邦立(George Lam)用一己之力,影響數百名義工,不懼危險走進田德隆地區每周為遊民派餐、送溫暖、時不時還給予金錢上的支持。為此他還特別成立美國關愛基金會,專注關愛社會底層民眾與遊民群體。

每星期日下午3時30分,在田德隆地區的Turk街,遊民們已提前兩、三個小時在這裡大排長龍,等候關愛基金會派餐車的到來。林邦立帶領義工們在此發放100份餐食給遊民,並在每周日晚點時候,帶著男義工們再轉戰金門大橋區域,為遊民派餐送睡袋。

林邦立表示,為遊民派餐是源於開車經過舊金山時,看到滿街的遊民沒吃沒住的地方。最難的時候是在疫情期間,幾乎所有餐館關閉,無家者們在垃圾堆裡找吃的。餐館關閉時間久了之後,垃圾堆裡也找不到食物,因此那一階段每天都來為他們派餐。雖然現在餐館恢復了,但是餐食溫飽對他們來說還是很難,所以餐食一送就是三年,還沒有要停下來的打算。

林邦立在灣區的慈善事業中不只是幫助遊民,還愛心助學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教育,且積極支持社區的各項慈善活動。如每年與救世軍合作為社區低收入家庭派餐派紅包,他新年的心願就是將關愛基金會可以發展到,關愛全美國的遊民和低收入群體。

金山之路讀者慈善的發起人招思虹表示,林邦立發自內心數十年如一日做慈善不求回報。 2013年四川雅安發生芮氏規模7地震,他是第一個捐款的海外僑胞,只要海外僑胞和國內同胞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他。

招思紅說,林邦立還與李嘉誠一道捐贈北京體育場館水立方,支持跟隨國家文物收集等多種捐贈活動。

問起林邦立的捐贈和慈善初衷是什麼,他只是簡單一句話回應:「是我的信仰,神讓我這麼做的,做這些都是應該的,人們需要互相幫助。」

說這話時林邦立正接受本報採訪,身上穿的白襯衫被義工們發現破了個洞,大家笑他對自己太沒要求了,並說:「他就是這樣,自己的生活可以簡樸但是看不得別人受苦。」

關愛基金會義工負責人羅慈梅(CiMei Luo)說,林邦立是一位很正直低調,有愛心的慈善家,給路邊的遊民送睡袋,還會親自給他們蓋上被子,「他是奉神的使命去派餐,自2020年1月5開始為遊民派餐後沒有停止過」。

吳毅(Kelvin Wu)與林邦立是多年好友。他表示,林邦立是一個真正的慈善家,很多事業成功的人未必會花這麼多時間在社區貢獻上,他不只是捐錢,最感動的是會親力親為,風雨無阻的堅持為遊民派餐,不求回報。看到那些被幫助的人們臉上的笑容,就是他一直做慈善的動力。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聯邦補助要停?數百萬人白卡快沒了…這一天請密切關注
本季流感已9300死 退燒藥被掃光...連鎖藥房限購
超高規格防俄暗殺 澤倫斯基訪美是怎麼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