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軟件是如何從猖獗到消亡的

五一假期,老狐打開電腦,想玩一把游戲,可是打開沒多久,屏幕就彈出了一堆彈窗廣告,看得老狐一愣一愣。

這時老狐才想起,昨晚好像不小心下載了一個什麼軟件,卻忘了清理,果不其然,電腦出問題了。

這種軟件,也就是深受廣大用戶痛恨的流氓軟件。關於這個,老狐可要好好聊聊了。

1 流氓的前身

其實,20 年前的互聯網,還沒有所謂的流氓軟件,當時只流行流氓插件。

說到流氓插件,有一個著名流氓插件不能不提,那就是 3721,3721 的創立者,名叫周鴻禕。

沒錯,就是 360 安全衛士的創始人。

1998 年 10 月,周鴻禕創建 3721 公司,推出“網絡實名”服務,這個網絡實名和現在的個人實名制是不一樣的,

3721 的網絡實名是說企業可以將自己的公司名、產品名注冊為 3721 網絡實名,客戶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自己公司的中文名字,就可以直達自己的網站。

可是,3721 並不滿足於此,它更進一步,玩起了捆綁安裝。

只要安裝 3721 插件,就有一大堆東西同時安裝。原來現在流氓軟件的那些玩法,在 3721 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周鴻煒果然是老“慣犯”。

隨著時間推移,很多人開始受不了。3721 插件的名聲越來越臭,甚至有程序員在個人網站中標註:“如果你是 3721 的支持者,不要安裝本程序,本人不歡迎並拒絕其支持者使用本程序!”

人人喊打之下,周鴻煒和他的 3721 插件,沉寂了一段時間。不過,很快他就會以一個新的身份,重現於江湖。

2 換個馬甲上岸

2000 年初的普通電腦用戶,對流氓插件不會太在乎。他們最害怕的,還是電腦病毒。安裝殺毒軟件,是大多數用戶的選擇。

不過,那時的殺毒軟件,無論是國內的金山、瑞星、江民,還是國外的卡巴斯基、NOD32、麥咖啡、諾頓,都要收費。

當時,一套殺毒軟件售價,大概是三四百元,對用戶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如果想吃免費午餐,就得花不少心思。

某些殺毒軟件會給用戶提供免費的“激活碼”。但這些“激活碼”,通常只能用一個月,用完還是得交錢。

此外,還有“注冊機”,通過手動替換文件,用戶可以使用破解版的殺毒軟件。

但和“激活碼”一樣,“注冊機”也有時間限制。而且因為軟件更新的問題,“注冊機”也要不停更新,用戶隔三岔五就要去找新的。

既不想花錢又怕麻煩的用戶,就只好不裝殺毒軟件,直接“裸奔”。

這時,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周鴻煒,重出江湖,於 2006 年推出 360 系列軟件,並且聲明“永久免費”。

流氓插件公司的創始人,推出安全軟件,惡龍變成屠龍者?怎麼看都是諷刺。

“永久免費”的聲明,讓 360 軟件成為用戶的首選,安裝量激增,用戶數很快佔據頭把交椅。

和收費殺毒軟件不同,360 軟件免費給用戶使用,給自己的軟件帶來大量的流量,再通過廣告變現的方式,來支撐軟件的研發和維護。

僅僅換了一個馬甲,利潤就滾滾而來。這個操作,讓其他軟件公司萬分欽佩,它們由衷感嘆:

“天不生 360,萬古如長夜!”

於是,hao123、2345、魯大師,甚至騰訊、百度,紛紛推出自己的免費殺毒軟件。

市面上的殺毒軟件,逐漸被各種“電腦管家”、“安全衛士”掌控。

3 流氓的真面目

裝上這些“衛士”、“管家”後,使用感覺是如何呢?

一開始好像還可以哦,沒有收費,更不用費神找什麼“激活碼””注冊機“,比以前方便很多。

不過,用了一段時間,感覺電腦越來越卡,還經常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軟件。

那些奇奇怪怪的軟件,就是“全家桶”。“全家桶”軟件種類繁多,有瀏覽器、看圖王、手機管家、輸入法、影音軟件、游戲大廳、壁紙、快捷啟動方式等等。

“全家桶”通常都打著“安全”、“快捷”等口號,以保護電腦的名義,試圖在各個不同層面佔領電腦的權限。

它們往往採取靜默安裝的方式,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安裝。

這些軟件的界面也是五花八門。

有玩掩眼法的。

不說還以為是戀愛游戲

稀奇古怪的字句,堪比保險公司條款。

更糟糕的是,這些附帶的軟件,大部分無法卸載干淨,附帶的文件夾和小程序,根本刪不掉。

這些刪不掉的小程序,內含各種彈窗游戲和廣告,只要運行電腦,這些妖魔鬼怪就會爭先恐後地彈出。

至於修改主頁,更是常規操作。

一通操作下來,電腦不是運行慢就是死機,跟中了病毒也沒啥區別。

這些一開始為“殺毒”而開發的軟件,自己卻成為最大的病毒。所謂“殺毒”,也就成了笑話。

而且,掃描用戶硬盤,是這類軟件的常規操作。掃描之後,這些軟件會記錄用戶的隱私信息,用戶的數據,往往就是這麼洩露出去的。

流氓軟件還會把非自己派系的競爭對手,當成“病毒”查殺。

如果一台電腦裝了多種流氓軟件,那可就熱鬧了,你清除我的插件,我限制你的權限,相互打得不可開交。

最著名的流氓軟件內戰,莫過於 2010 年爆發的 3Q 大戰。

360 和騰訊,相互指責對方是“病毒”,相互制止對方的軟件運行,搞得滿城風雨,最後在工信部的干預下才偃旗息鼓。

但時至今日,流氓軟件之間的小打小鬧依然絡繹不絕。

除了流氓內戰,其他軟件公司也開發了“流氓軟件殺手”,專門針對流氓軟件。

但這種方式,治標不治本。誰也不能保證,現在的“流氓軟件殺手”,不會變成新一代的流氓軟件。

畢竟,現在的流氓軟件,當初就是以“殺毒”的名義,進入千家萬戶。

4 如何合理整治

既然流氓軟件這麼猖狂,就沒有辦法治治它們嗎?

其實,對於流氓軟件,國家一直在進行各種整治。

當年的 3Q 大戰,就是在工信部的牽頭下制止了,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那些流氓軟件公司。

2017 年和 2021 年,工信部先後推行政策,從保護個人信息的方向入手,限制流氓軟件的行為。

除了國家出手,各個電腦品牌,也通過自己的方式,對抗流氓軟件。

早在 2017 年,聯想電腦就研發了電腦管家,目的是取代各種流氓軟件。

華為、華碩等不同的電腦品牌,也在研發各自的電腦管家軟件,不給流氓軟件有可乘之機。

不過,現在流氓軟件的主戰場,早就不再是電腦。

移動時代,手機為王,各家都在開發手機 App。流氓軟件,當然也不例外。

從電腦到手機,流氓軟件繼續它們的流氓之旅,至今不絕。

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參考資料:

團子的避風港:流氓軟件簡史

皮魯安全之家:中國流氓軟件“發展史”

如果你看見風:360的流氓屬性和中國殺毒軟件的歷史

江蘇網警:起底流氓APP的巨大利潤來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技狐”(ID:kejihutv),作者:老狐,編輯:陳展翔,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