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殺手「完全性子宮中膈」也有救!台大微創「1技術」救子宮畸形

在台灣,大約5%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但在習慣性流產及早產的女性族群中,有高達25%的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過去子宮畸形通常採用子宮鏡手術,其成效優於開腹手術,然而在「完全性子宮中膈」病例中,仍有其困難之處。對此,台大醫院研究最新微創手術技術,幫助不孕婦女圓夢。



子宮中膈更易流產

「先天性子宮畸形」是源自於胚胎時期的子宮發育異常,包含了諸多解剖學上的表現,從子宮中膈、單角、雙角子宮,甚至可能出現子宮完全無發育,或合併陰道結構異常,其中又以「子宮中膈」的占比最高,對於流產的影響也最大。

完全性子宮中膈手術較困難

子宮中隔是子宮先天構造異常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有不孕、經痛、反覆流產等。為解決子宮中膈對於習慣性流產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往多以開腹手術完成子宮中膈切除來降低流產風險,由於開腹手術侵入性高,近年已經進步到以微創方式子宮鏡手術來完成子宮中膈切除。

若單純只有子宮中膈的案例,目前子宮鏡手術已經是常規治療,其成效優於開腹手術,然而在「完全性子宮中膈」病例中,仍有其困難之處。完全性子宮中膈病患擁有兩套完全獨立、並行的通道,從陰道貫穿至子宮腔,包括陰道中膈、雙子宮頸、以及子宮中膈。

台大最新微創技術助懷孕

如何在保留雙子宮頸的前提下,精準打通兩個子宮通道來切除子宮中膈,讓子宮腔空間擴大,同時避免手術時造成子宮穿孔,是該項手術的關鍵,也是整個手術最重要的步驟。過去的手術,常使用物理性或光學性導引來打通兩個子宮通道,但引導方向的不明確可能導致手術失敗。

對此,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團隊累積多年的手術經驗,發現藉由將兩側子宮頸做極度擴張,可以在子宮中膈下端產生貫穿的通道,此創新的微創手術技術,大幅降低手術困難度及增加手術成功率。

目前,這項「子宮腔鏡手術研究」也獲《國際婦產科微創手術期刊》(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刊登,相信對罹患完全性子宮中膈的病患是一大福音,也是醫學上的重要貢獻。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新冠再確診死亡風險高4倍!天選之人逃不過⋯台大醫揭:1族群最慘
愛愛後陰道出血,竟是「子宮頸癌」前兆?婦產科醫警:這動作很重要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流產殺手「完全性子宮中膈」也有救!台大微創「1技術」救子宮畸形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