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與變現的距離...ETtoday與UDN、中時、自由激烈競爭 去年總流量5.8億人次

ETtoday》去年總瀏覽5.8億人次,面對《TVBS》、《中時電子報》與《自由時報》的競爭,全年虧損2.7億元。(圖片來源/ETtoday官網)

東森國際(2614)股東會已過,但其年報揭露國內前三大網路媒體《ETtoday》之營運概況,《東森新媒體 ETtoday》即過去的東森新聞雲,2023年營收19.8億元,本業虧損1.22億元,綜合稅後虧損2.76億元,每股盈餘虧了4.6元,目前淨值為負9.2億元。

《東森新媒體 ETtoday》隸屬於東森國際持股89.2%之子公司(東森新媒體控股),在流量、點閱率之爭上,《東森新媒體 ETtoday》的主要對手是《UDN》、《TVBS》、《中時電子報》與《自由時報》,以主要依靠「即時新聞」、「影音內容」,在內容、閱聽大眾和廣告上競爭。

聯合、中時是對手,Linetoday也是假想敵

在即時新聞部分,《蘋果日報》於2021 年5月台灣宣布停刊,同年12月宣布因資金用罄,將關閉在台業務。此外,為爭取年輕讀者的支持,再加上閱聽習慣改變,平面報紙紛紛轉向網路即時新聞,因此,網路媒體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 近來《Linetoday》也挾通訊背景,強勢搶占新媒體業務,後勢將密切注意該新媒發展,以因應市場變化。

然而根據廣告與市場營銷月刊今年1月10日公布2023年度台灣網路媒體流量排名,根據資料統計,新聞網站訪問量前三名依序為聯合新聞網(1251.6M,其中M為百萬人次)、中時新聞網(821.2M)與自由時報(777.8M), ETtoday新聞雲(580.9M)跌落2名至第4名,隨著名次滑落,其虧損也浮現。

《東森新媒體 ETtoday》在業務報告內容上指出,新聞的價值最主要來自於「時效性」,因此,遇有重大新聞時,搶先報導、推播就成為創造點閱和流量的核心。

時效性為競爭力,靠社群媒體大量曝光

露出的通路也是各家網路媒體必爭之地,2023 年《東森新媒體 ETtoday》共有 44 個臉書粉絲團、24 個 Instagram 帳號、36 個 YouTube 頻道,以及開立微博、微信、頭條號、網易號、百家號、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帳號,總計FB臉書追蹤數截 至112年底已突破2623 萬。

由於《臉書》觸及率越來越低,《東森新媒體 ETtoday》除了臉書外,也不斷發展各種社群工具,分散過度倚重臉書所產生之風險,開發自家APP是重要的手段。

若從平台導流來看,《東森新媒體 ETtoday》2017年社群導流約佔55%、直接流量約佔 27%。到了2023 年底流量結構,來自社群媒體導流已下降至37%,直接流量提升至40%,顯示耕耘行動APP已經漸有成果,自有流量佔比提升。

也和電視台競爭影音,推自家APP降低社群媒體依賴度

在網路上,不分網路媒體或電視媒體,《壹傳媒》、《中時》、《聯合》也是《東森新媒體 ETtoday》的競爭對手,其皆有母體報紙或電視台提供影音內容,《東森新媒體ETtoday》則以影音,提供新聞隨手拍、即新聞、直播新聞、UGC 爆料等自製影音新聞內容來回應。

東森新聞雲隸屬於東森新媒體控股其2023年營收19.8億元,本業虧損1.22億元,綜合稅後虧損2.76億元,每股盈餘虧了4.6元。(圖片來源/東森國際2023年報)

網路新聞已呈現「行動化」及 「影音化」,《東森新媒體 ETtoday》目前手機版網頁以及新聞雲旗艦版 APP 持續優化,並積極推廣新聞雲旗艦版APP。2023年新聞雲旗艦版APP已達到328萬日均流量。

在內容部分,為增加內容的豐富度,《東森新媒體 ETtoday》與許多名家和雜誌合作,2022年除與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名家合作外,更積極拓展寵物、影視等軟性議題名,加入名家論壇,提供多元觀點,強化意見自由市場。

線上線下活動都舉行,但全體廣告量微幅衰退

為增加和閱聽人互動、提高黏著度,亦舉辦線上活動如底「企業聲望大調查」等,也舉行線下活動,例如ET好朋友野餐日、高校畢業歌等活動,獲得廣大迴響,同時也藉由活動推廣東森新聞雲APP下載。並贊助東吳大學、台藝大、政治大學、文化大學的舞蹈、歌唱、影音比賽等活動,藉此推廣品牌知名度。

然而,東森國際年報上揭露,根據電通預估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數位廣告市場561.29 億元,比起2022年的589.59億元減少了4.8%。根據尼爾森 Nielsen 的資料顯示,台灣2023年五大傳統廣告市場 260.28億元,較2022年整體廣告下滑1.7%,家外媒體 46.4億元(負成長7.9%)。因此在這個界限模糊的新聞媒體市場,《東森新媒體 ETtoday》可能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監察院參戰釋憲》陳菊6月初就備戰 李俊俋:唯恐國會變「憲政大怪獸」
產業投資全面啟動 台中工業地產喜迎交易潮
亞泥股東會》市場面臨調整、水泥業審慎以對 徐旭東:中國房地產會辛苦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