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宮博餅賽 狀元是個小妹妹

中國時報【張立勳╱台北報導】 士林葫蘆堵海光宮每逢中秋節就會舉辦博餅競賽,讓民眾祈求好運,4日吸引上千名民眾逗熱鬧共度佳節,今年贏得狀元的11歲小妹妹曹培淇,高興之餘,也要把部分獎金拿去做善事。由於過去4年勇奪狀元的都是未滿12歲的小朋友,讓海光宮供奉觀音娘娘特別喜歡小朋友的說法不脛而走。 海光宮中秋博餅競賽,今年邁入第5年,已成為地方代表性的民俗活動,4日一大早就有2000名民眾聚在海光宮前一拚高下,甚至不少是全家大小都出動。 經過一番擲骰較勁,參賽者將6顆骰子一起投入碗中,若出現1個紅4及1個6點,或2個以上的紅4即可得到一個小狀元餅,出現1個6點及3個紅4就能參加決賽,結果僅124人進入決賽,相當激烈。 最後由曹培淇小妹妹在初賽擲出最高8分勝出,成為今年狀元,她說,往年參加好幾次博餅,這是第一次闖進決賽,除了覺得高興、幸運外,要感謝神明保佑,奪得1萬2000元的獎金要交給爸媽,部分獎金也會拿去做善事。 海光宮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陳勝宏表示,博餅是以往農村的傳統節慶活動,他小時候曾看過親友團圓圍坐玩博餅遊戲,後來隨著社會、經濟型態改變,愈來愈少見到如此有趣的景象,所以藉由每年博餅競賽,重現濃濃古早味。 他說,每年勇奪冠亞軍都是未滿12歲的小朋友,地方也就盛傳海光宮觀音娘娘特別喜歡小朋友。 至於狀元餅起源眾說紛云,為了讓在地年輕人熟知科舉制度,於是將6個骰子分別代表科舉制度,中秋節家人朋友玩上一把,有趣又富教育意義,另一個傳說是,明末延平郡王鄭成功占據金門、廈門,做為反清復明基地,部將洪旭為排解士兵中秋思鄉愁緒,設計一套「博狀元餅」遊戲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