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都被視為中國國民 習近平要「海內外中華兒女」講好中國故事

歸化新加坡籍的香港富商陳文平2月被新加坡內政部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成為啟動《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的第1人。《半島電視台》23日指出,陳文平經常強調「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此舉不只呼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訴求,也驗證中國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效力。

新加坡國會2021年10月通過《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FICA),隔年7月生效,但直到2024年2月才啟用該法,把陳文平(Philip Chan Man Ping)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代表他必須公開超過一定額度的政治獻金,並告知新加坡政府任何與外國的從屬關係。

年約60歲的陳文平是文威投資有限公司、施誠地產和群益物業3家公司的執行董事,創辦中連教育顧問有限公司,同時是新加坡香港商會會長。《半島電視台》直言,陳文平在各方面都屬於新加坡成功故事的化身,在香港出生的他歸化新加坡籍,成為強化新加坡和香港,甚至與中國關係的領導聲音。

《半島電視台》表示,新加坡是東南亞主要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且具戰略重要性,與鄰國維持強健關係的同時,也深化和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儘管新加坡未表明陳文平案的「外部勢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駱明輝(Dylan Loh)認為,其勾結對象幾乎毫無疑問是中國共產黨。

《半島電視台》提到,陳文平鼓勵全球華人團結,並在中國官員協助下,合作傳遞中共治下的中國正面訊息。2019年香港「反送中」示威期間,陳文平動員集會,參與者高喊「挺港警、挺香港、正義會贏」。根據《海峽時報》,新加坡對公共集會有嚴格規定,陳文平則收到警方警告。

<cite>新加坡。(資料照,AP)</cite>
新加坡。(資料照,AP)

習近平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

另外,陳文平2023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年度會議,當時他就表明「應動員海外正直人士」並「揭露西方假新聞的虛偽」。陳文平也和習近平一樣,常強調「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習近平2013年上台初期就提出「講好中國故事」,而中國至少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在海外「講故事」。

駱明輝告訴《半島電視台》,陳文平對「講好中國故事」的關注「類似號召行動」,直言身為新加坡國民卻主張他國利益,此舉確實超過界線。他認為,陳文平在基層委員會的參與,還有在新加坡的顯赫地位,可能引發會利用自身地位來影響新加坡社會的擔憂。

「他公開呼籲海外中國人講好中國故事,並意圖模糊中國國民和華人血統非中國國民之間的區別」,駱明輝稱,「我想大部分國家會發現不能接受其公民為外部勢力效力,施加可能與自己國家的利益相悖的影響力」。《半島電視台》稱,中共把旅居海外的中國公民稱為華僑,而有外國籍的稱華人。

《半島電視台》指出,中國常說約有6000萬中國人旅居近200個國家與地區,想必是不包括香港、澳門,還有中國宣稱為其一部分的台灣。對於「講好中國故事」,習近平近來強調「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偉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Ian Chong Ja)向《半島電視台》表示,習近平的論述暗示,中共把全球華人視為動員支持及促進中國利益的器具,就算這些人不是中國國民,也不效忠中國。莊嘉穎提到:「海外華人很多元,且不同華人社區對中共在海外的任務反應相當混雜。」

<cite>2022年11月15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場邊對話。(美聯社)</cite>
2022年11月15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場邊對話。(美聯社)

海外華人不聽話就變掃除目標

莊嘉穎直言:「有些人成為自願參與者,其他人則成了目標。」與陳文平一樣香港出生,之後移民加拿大並曾選上眾議員的趙錦榮(Kenny Chiu)就是被鎖定的目標之一,他2021年4月示警,中國正在干預加拿大政治系統,並提出《外國勢力註冊法》(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y Act),結果立刻引來網軍攻擊。

機器人帳號在中國社群平台「微博」和通訊軟體「微信」上,廣傳趙錦榮「反中」的不實資訊,而趙錦榮所在的史蒂夫斯頓- 列治文東(Steveston-Richmond East)選區,近5成人口是華裔,這波不實資訊攻擊使得他在2021年9月的國會大選中落敗。

對於習近平要全球華人聯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效力,趙榮錦告訴《半島電視台》,這是「瘋了」,「想像若英國突然要求英國姓的所有人宣誓效忠英國王室」。《半島電視台》稱,習近平把華僑和華人視為「中華大家庭成員」,他們「絕不會忘記祖國中國」,且「絕不會否認體內流著中華民族血統」。

莊嘉穎指出,這顯示中國對中華民族成員的定義較不是法律角度,更多是族裔和種族角度,「在世上許多地方,規則是依所歸屬的價值來看待人民及其忠誠度,可是習近平的模式是說,血統及祖先來自的地方更重要」。趙錦榮深信,對許多華人而言,意圖激起這種跨邊界中國民族主義認知很荒唐。

趙錦榮強調:「我在族裔和文化上是華人,但我沒在今日中國控制下生活過一天。」加拿大多倫多的婚禮司儀李米米(音譯,Mimi Lee)在香港長大,但那時中國對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接觸方式不同,對香港影響力也較弱。她告訴《半島電視台》:「成長期間,我對中國沒有特別情感或分離感。」

<cite>華裔民眾聚集在白宮前的拉法葉廣場,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AP)</cite>
華裔民眾聚集在白宮前的拉法葉廣場,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AP)

清朝、國民黨、中共都視華人為國民

李米米認為自己是港裔加拿大人,表示自己的華人論述和教給兒子的中國事物,都與中共無關。對於習近平意圖把華人都當成中國國民,莊嘉穎說,或許看起來很怪,但也不是新鮮事。《半島電視台》指出,清朝和中國國民黨的國民政府把各地的華人都視為臣民、國民。

《半島電視台》稱,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首任領袖前,在20世紀初期走訪東南亞華人社區曾懇求海外華人提供資金,幫助他推翻清朝,之後在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和中共爭奪這些華人社區的支持和青睞。中共打贏後,其領袖毛澤東鼓勵華僑取得僑居國公民身分,並在當地定居。

1960年代,中共把海外華人視為輸出共產主義改革的管道,尤其是在已有穩固數代華僑社區的鄰國。莊嘉穎表示,這導致一定程度的不和,華僑有時與中國互有敵意,有時則與當地政府。《半島電視台》提到,有時不和演變成衝突,像是數千名反共的印尼華人在1965年遭殺害。

1969年,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爆發種族動亂,約200人被殺害,此事導致馬來西亞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提出以族裔為基礎的政策,有利占多數的馬來人。《半島電視台》說,關於當時事情的發生狀況,至今仍是官方機密。另外,隨著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推動經濟開放,中共再次鼓勵海外華人促進商業關係。

莊嘉穎認為,在習近平治理下,中國回到共產時期之前的論述,「今日差別在於,可透過拓展的媒體版圖,撒錢宣傳想法,而非站在街頭發小冊子」。根據《半島電視台》,中國近年來透過當地貿易同業公會、學生團體、友好協會,以及通常受到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庇護的新組織來接觸海外華人。

《半島電視台》直言,殺戮和鎮壓或許會消失在歷史中,但在許多華人社區仍面臨懷疑,特別是在東南亞,而中國近期的言論及行為並無助益。莊嘉穎稱,中國試圖利用僑民的民族主義,使海外華人融入當地變得複雜,甚至可能激起對中國少數民族新的質疑和敵視,「不論有意與否,都會有這樣的風險」。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