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展出新技術 臺灣養殖漁業展開創永續轉型新商機


記者何明弘/臺南報導
臺灣唯一國際農漁畜產業鏈專業展於昨6月19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盛大展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第8屆「臺灣養殖漁業展」733攤位,以推動養殖漁業的升級轉型為主旨,展示多項最新研發成果。展會期間更安排三場專業論壇,由海大教授分享自身最新的養殖產業相關研究成果,將為業界提供寶貴的知識與技術支持,促進學術與產業的深度交流。
海大今年展出的技術涵蓋精準育種、人工飼料、精準檢測以及循環經濟等多項專業領域,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消除貧窮(SDG 1)、消除飢餓(SDG 2)、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3)、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 9)、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12)、氣候行動(SDG 13)、水下生命(SDG 14)、陸域生命(SDG 15)及夥伴關係(SDG 17),以實現更加永續和創新的養殖模式
在精準育種與人工飼料方面,海生所陳歷歷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系列針對龍蝦各成長階段的人工飼料,搭配「艾普水產」專利水產益生菌,提升龍蝦的成長率和存活率,同時改善水質,不僅提升養殖效率,更是可應用於禪蝦類,擴大新農業商機。養殖系黃章文副教授利用高通量次世代定序平台,開發出台灣鯛的分子特徵鑑別技術,提升台灣鯛的抗病、耐寒以及耐鹽性能,為養殖業者提供了精確且高效的基因評估工具。養殖系龔紘毅副教授團隊則通過精準基因編輯技術,成功選育出高取肉率的臺海大壯鯛一號品系,不僅提高取肉率,還有效降低飼料成本。
循環經濟與創新技術部分,養殖系李柏蒼副教授專注於魚類副產物的循環利用,通過天然酵素分解技術,提取具生物活性的肽類,這些肽類能顯著激活免疫系統,增強動物病原抵抗力,實現資源再利用。此外,由生科系林翰佳與黃志清特聘教授技術衍生的新創企業「炬銨生物科技」推出的植生素「草本炭方」,提供無抗生素的養殖解決方案,且開發出HONEST M.A.NTM蝦病即時檢測系統,顯著提升養殖管理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展示了養殖漁業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期待這些技術能推動產業發展,實現更加永續和創新的養殖模式。誠摯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前來參觀展覽(攤位733),並參與論壇演講,共同探討未來養殖漁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