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特聘教授洪文誼連3年登國際期刊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洪文誼特聘教授與多位學者長期跨領域合作,傑出成果連續三年榮登國際頂尖期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洪文誼特聘教授與多位學者長期跨領域合作,傑出成果連續三年榮登國際頂尖期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特聘教授洪文誼,與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周必泰等多位學者,長期跨領域合作,運用新穎有機材料與優良元件製作,緊密結合物性探討,傑出成果連續三年榮登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光電》。

學術貢獻包括逐年突破有機分子材料在紅外二區的放光限制,更新二0二0年原團隊八四0奈米的有機強放光世界紀錄,達到一000奈米;以及成功解釋多重共振效應誘導─熱激活化延遲螢光材料的發光機制。相關研究成功突破傳統有機光電分子材料的一些認知與瓶頸,更讓優異光電材料成為感測應用市場的當紅潛力股。

洪文誼的研究重心著重於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相關研究。以近紅外OLED而言,雖然人類肉眼無法接收近紅外光輻射,然而近紅外有機發光平面出光、多樣且價廉的製程、及可以有效穿透動物肉體組織的特性,應用於車輛感應以及生醫治療,將為全球帶來龐大商機。

洪文誼積極與國內外知名有機化學學者合作,所產製的新穎有機光電分子材料,正是透過在海大完成固態物理性質、光電特性與元件應用上的探討。洪教授主持的有機光電實驗室,已成功地建立有機半導體相關製程及量測設備,包括純化系統,高真空蒸鍍機等。針對往後產業化的需求,實驗室也建置OLED壽命量測系統,探究OLED的劣化物理機制。

洪文誼近年更在窄譜帶有機發光二極體領域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透過控制發光體的分子取向來提高外耦效率,進一步提高元件效率。窄帶放光OLED的巨大潛力,有望成為下一代高解析度和廣色域顯示器中高效和廣泛採用的顯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