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表揚優良大專生專題研究 5件優良作品出列

海洋委員會廿六日舉行「補助大專校院學生專題研究計畫優良案件表揚儀式」,由主任委員管碧玲頒發獎狀與獎牌,表彰在海洋學術專題研究中表現突出的五件優良作品師生,以積極推動我國海洋人才的培育工作,鼓勵不同領域的青年學子共同參與海洋研究。(見圖)

海委會今(廿七)日說明,為深化研究成果,海委會從一一二年核定的二十五案中審查評選出五案優良案件,議題涵蓋海域安全、海洋文化、海洋教育與海洋產業,契合國際趨勢與當前國家政策發展需要,展示了我國大專校院學生在海洋學術研究領域的多樣性和創造力;這次獲獎的作品顯現同學們視野開闊,具問題意識也展現對於社會的關懷,探索精神和創造力更是國家推動海洋事務重要的基底。

五件優良作品中,逢甲大學楊雅筑同學以「非法採砂之國際法與海洋法研究-以中國大陸盜採我國海域砂石為探討中心」為題,具體蒐集國際法公約、各國海洋資源開採之相關規範及非法採砂之法律規定和實務,進而提出策略建言;該報告論述清晰詳盡,實屬難得。

海洋文化部分,分別由台北海洋科技大學何星瑩同學「以海女文化發展馬崗漁村觀光之研究」與國立嘉義大學林滋珉同學「海洋文化在地方創生的運用與困境-以後龍地區的石滬文化為例」為題,透過實地田野調查及文獻蒐集,探討馬崗漁村的人文特色與後龍地區的石滬文化,從海洋文化中展現地方創生之精神,對海洋文化推展及傳承極具意義。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曾勝鴻同學則以「虛擬實境融入國小海洋防災課程對學生海洋防災素養之研究-以離岸流為例」為題,將研究方法融合數位科技,有助於提升國小學生海洋防災素養,將科學知識普及化;另長榮大學羅宜榛同學以海洋產業為主軸,研究「以結構拆解模型探討臺灣海洋產業經濟結構變化因素」,透過分析多項統計資料,找出我國海洋產業經濟產值變動之關鍵影響因素,提出對我國海洋產業政策規劃具體建言。

管碧玲表示,海委會成立後,一○八年起即啟動補助大專校院學生的海洋學術研究,鼓勵青年學子探索海洋,積極培育國家海洋人才;六年來已有六百零九件投案申請、共一百三十六案獲得補助;今年海委會核定補助大專校院學生研究計二十五案,每案最高補助新臺幣十萬五千元。每份研究案都是學生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累積海洋的智慧,海委會將持續透過這個青年海洋研究獎補助制度,將海洋種子向下扎根,為國家厚基實力。

獲獎同學提到,這次研究中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調查和分析,感謝指導教授的悉心教導和海委會的支持,讓他們更加堅定投身海洋研究的信念;對他們而言,這是做研究最好的時代,自我期許未來能保持對海洋的熱忱,為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管碧玲強調,每個研究案都相當珍貴,對於海洋的熱情與良好企圖都值得嘉勉;海委會除了「補助大專校院學生專題研究」,還有「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海保署「青年創新挑戰」、國海院「諾大師海洋大數據競賽」,都是鼓勵青年學子的海洋探索,今年未獲選的同學們也不要氣餒,歡迎明年再報名踴躍申請專題研究計畫,海委會也將持續強化研究平台和資源,讓青年學子對海洋探索既有樂趣更有收穫,奠基厚實的國家海洋學術基礎。期待在更多的學生參與及良性互動下,形塑海洋研究風潮,將年輕人關心海洋的力量對外擴散,為國家海洋事務工作之推動注入年輕新活力,共同奠定未來臺灣海洋事務發展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