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辦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促進印太區域穩定

政治中心/林靜、胡景順 台北報導

海委會舉辦"2024海線安全國際會議",邀請美日韓等多國專家學者來台參與論壇,目的要促進印太區域穩定繁榮,更要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及實質參與海上安全各項合作事務,美國智庫CSIS學者分析,台灣除了應加強跟民主盟友合作,更要發展衛星技術在海域安全意識方面的運用。

海委會官員、副主委吳美紅,及各國專家學者,排排站大合照,參加由海委會主辦的"海線安全國際會議",主委管碧玲更親自錄影片,為開幕式致詞。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台灣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天辦理海線會議的宗旨,就是希望和印太地區的夥伴和國家,能夠展開積極的合作,共同面對中國的武力擴張與灰色脅迫。」


海委會辦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促進印太區域穩定
海委會辦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促進印太區域穩定


海線安全國際會議,以提倡海上經貿運輸之戰略重要性與安全警覺為宗旨,強化與我理念相近國家的"海洋安全議題",展開實質合作。尤其近年來中國對印太區域、台海和平穩定,構成極大威脅,海委會邀集美日澳等多國學者參加,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Mr.Poling,則不斷強調,台灣的戰略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美國華府智庫CSIS研究員GregoryB.Poling:「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在非常重要的時間點,中國的威脅不只在台灣海峽,更是橫跨整個太平洋地區,在南太在東太平洋,將國際間學者聚集再一起,共同試著建構國家的海域意識,分享彼此的經驗,更試著幫助我們在面對威脅時,做出適當回應真的非常重要。」


海委會辦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促進印太區域穩定
海委會辦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促進印太區域穩定


台灣不只該跟周邊的民主盟友國家多合作,Mr.Poling也提到,面對中國灰色地帶戰術,更應該善加利入"科技技術",像是衛星等等,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可疑船隻動向。

美國華府智庫CSIS研究員GregoryB.Poling:「彼此和同盟夥伴在內部,和台灣政府互相分享即時訊息,也更應該彼此加強合作,也是至關重要。」

專家學者建議,台灣要加強發展太空技術,更要整合各方資源、提升國家海域安全意識。才能在面臨中國威脅的此刻,和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捍衛自由民主、國際航行安全的立場。

(海洋委員會 廣告)

原文出處:海委會辦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促進印太區域穩定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房價一直漲該怎麼辦?綠委坦言打房成效欠佳 今與卓榮泰商討解方
影/台人南京參展遭公安帶走 他籲:別再拍影片誤導
推動ESG評價,活絡永續投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