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 福州閉幕

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中)與文化旅遊商業團重要成員。
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中)與文化旅遊商業團重要成員。

▲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中)與文化旅遊商業團重要成員。

第26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簡稱「海交會」)16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盛會以「深化兩岸融合建設第一家園」為主題,會期持續4天,於今天(19日)圓滿閉幕。本屆海交會由大陸國臺辦、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臺辦、福建省商務廳承辦。

在本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中,臺灣方面的參與嘉賓包括: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台灣新生報業董事長兼社長劉長裕、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蔡聖、福州市第十屆臺協會會長陳秀容、全國臺企聯副會長陳奕廷、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蔣佩琪、福建福順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升樺、成都(星點)海峽兩岸新經濟創業園董事長郭弘揚、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臺胞執行秘書長曾芝穎等兩岸重要工商團體、臺胞臺企代表及重要客商在內的八百多位嘉賓。

本屆海交會採用「5+3+N」模式,精心策劃了五大主要活動、三大配套主題交流平台以及多個招商推介和產業對接活動。從開幕式到兩岸商會合作交流,再到福州市臺協會成立30週年對接交流會和招商大會,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旨在全面展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豐碩成果,凝聚兩岸同胞共同推動融合發展的力量。開幕式之後舉辦了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分享會。與會嘉賓通過真實的故事和感人的案例,分享了兩岸交流交往的歷程和心得。海交會源於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於1994年創辦的「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歷經30年發展,已經成為海峽兩岸最具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投資貿易活動和兩岸融合先行先試的重要實驗平台。

一、歷屆海交會精彩紛呈,先行先試,海峽元素突出

2001年海交會,金、馬、澎組團參會,設金馬澎展區,成為大陸最早展示臺灣縣市區域的展會;2005年海交會,率先實現臺灣農產品零關稅直航大陸,創造了兩岸農產品貿易的「福州模式」;2006年海交會,率先擴大臺灣農產品準入及零關稅種類和範圍、率先恢復兩岸漁工勞務合作、率先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國家政策性銀行首次向福建省臺資企業和臺商投資區發放開放性貸款;2007年海交會,率先啟動了福建沿海與澎湖地區貨運直航、臺灣臺中六縣市首次由縣市政府組團參展參會;2008年海交會,簽訂了海峽兩岸第一對城市共同聲明———《福州市與臺北市加強交流合作共同聲明》,同時,設立「臺灣縣市映像展」,參展的臺灣縣市首次基本覆蓋臺灣全島;2009年海交會,大陸推出了「兩岸郵件總包直封關係啟動儀式」;2010年海交會,大陸首次從福州口岸引進臺灣大米;2011年海交會,兩岸經貿展會中首設ECFA早收清單產品展區;2012年海交會,揭牌成立了海關總署福州原產地管理辦公室,是大陸首個專門負責管理對臺優惠和非優惠貿易原產地業務的機構。2013年海交會,臺灣元素得到全方位推介,文化創意成最大亮點;2014年海交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市長(高峰)論壇邀請馬祖縣長參加,兩岸共享海絲機遇;2016年海交會,臺灣館首次設立臺灣精品館、首次設立O2O臺灣精品線上商城、首次設立食品以外產業區;2017年海交會,突出展示臺灣前衛智能科技產品、大數據、物聯網等名品精品。2018年海交會,首次設立臺灣青年創業成果展區;2019年海交會,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6條措施,開通「兩馬新航線」,福州市臺協會首次與臺灣六大工商團體之一的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簽訂合作備忘錄;2020年海交會,首次以「線上展會+線下展銷」方式進行,線上設置海峽館,線下設置海峽兩岸商品專區,並通過臺青直播帶貨形式進行線上展銷;2021年海交會,首設金馬澎館,集中展現金門、馬祖、澎湖的多元文化和觀光特產業的多樣性;2022年海交會,舉辦線上展會,設置福州惠臺政策、海峽優品、馬祖館、臺企優品、青創館、兩岸融合鄉建鄉創館、臺商投資區等特色板塊,展示海峽兩岸特色商品,為臺企提供全球推廣及外銷採購對接平台;2023年海交會首創舉辦「一展三會」,即臺資企業投資大陸成果展、2023海峽兩岸商會合作論壇、大陸臺資企業上市政策座談交流會、第六次福馬磋商會,吸引46個島內工商團體、353名臺胞臺商參與,臺灣嘉賓數量創歷年之最。

二、海交會作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化了榕臺經貿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福州市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積極在先行先試中走前頭,在紮實推進自貿區、福州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建設中不斷深化榕臺合作,極大促進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深化榕臺經貿產業合作。

歷年累計截至2024年3月,全市累計批准臺資項目5019項,合同臺資133.27億美元。2009年,新大陸公司成為第一家赴臺投資的大陸公司,實現兩岸經貿雙向投資往來。

1、臺資企業發展持續壯大。在榕臺資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在電子資訊、機械裝備、輕工食品等方面產業集聚效應增強,逐步形成以冠捷集團為龍頭的顯示幕產業鏈,以東南汽車為龍頭的汽車及其零部件產業鏈,以統一、康師傅為龍頭的食品產業鏈。冠捷電子、福順半導體、光隆精密、優你康光學、兆元光電、恆美偏光片、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等一批重要臺資項目在福州落地生根,日益發展壯大,為福州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福順半導體列入科創板上市後備企業,優你康光學全線量產後有望成為亞洲最大隱形眼鏡研發和生產基地。

2、金融服務業合作勢頭良好。臺灣銀行等4家臺資銀行先後落戶福州,福州已成為臺灣銀行機構最集中的省會城市。大陸5家臺資保險公司中有4家在福州市設立保險機構。大陸第一家臺企聯合保險代理公司已取得營業執照;大陸首個省級涉臺金融糾紛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在福州成立;自貿區福州片區內14家商業銀行開通臺企臺胞在臺灣地區信用記錄查詢業務。

3、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平台不斷拓展。

先後設立福州臺商投資區、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永泰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等國家級臺商投資重點產業基地,為臺商投資提供重要承載平台。福州臺商投資區於1989年5月經大陸國務院批准成立,面積1.8平方公里,位於馬尾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12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擴區至羅源灣南北兩岸,擴區後規畫總面積為13.2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福州臺商投資區羅源松山片區共落戶11家臺資企業,總投資24.29億元。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全園規畫30萬畝,落戶園區的臺資農業企業59家。永泰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自設立以來共實施21個閩臺農業果蔬產業發展項目,總投資4497.6萬元。自貿區福州片區自2015年掛牌運行以來新增臺資企業493家,臺資企業累計掛牌展示167家;共推出25項對臺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其中14項為大陸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