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馬習二會後的兩岸展望/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者)

前總統馬英九先生,於11日時結束為期11天的大陸參訪行程。本次訪陸之行,受到外界矚目的莫過於10日下午,於北京與中國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先生的第二次會面,也稱作「馬習二會」。

相較於2015年時在新加坡的第一次會面,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先生,將兩岸關係發展至友好高峰。第二次會面的舉行,則是卸任十多年後,且兩岸關係趨於緊張的情況下所進行的。因此,這次會面也被視為與北京的一個溝通機會。有鑒於此,本文整理出以下幾點為兩岸帶來的影響:
一、 政治象徵意義:
馬前總統是自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後,首位中華民國前總統,在北京受到大陸最高領導人的接待。這不僅象徵著兩岸關係的邁向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有助於和緩雙方的緊張關係。

二、 強調共同文化:
此行包括了回鄉祭祖、參與中華傳統活動,並在會中再次強調「九二共識」,以及提出「兩岸同為炎黃子孫」的概念。藉此加強兩岸共同的文化與歷史關係,增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聯繫。

三、 朝野政治風險:
會面可能被視為對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施加壓力,尤其是在台灣地區的政治氛圍中,對於兩岸關係持有不同立場的情況下。且習近平主席亦在會面中,提出「三個沒有」的概念:「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此番言論,可能是向台灣政府與人民表達,大陸願意透過對話解決問題,並警告不要依賴外力(如美國)來尋求獨立。

四、 國內民意分歧:
雖然會面多次強調兩岸的共同文化,可在台灣,這種民族主義可能無法吸引多數支持者,且在多元移民文化的影響下,台灣社會對於身份認同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再者,會面是否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產生的影響,將朝向好或者壞則不可言喻了,尤其是台灣即將迎來新任總統賴清德先生。畢竟,新政府的兩岸政治立場,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 民主自由價值:
強調台灣是堅定站在民主陣營的第一線,反對共產勢力的擴張。並提倡將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推廣到大陸,幫助其實現民主化。

2、 國家安全政策:
新政府延續前任政府提升台灣國防威懾力的政策,包括國防轉型和強化非對稱戰力,以降低兩岸未來的軍事衝突風險。同時提出振興台灣的經濟政策,以減少對大陸貿易的依賴,並通過新的貿易協定,將台灣帶向多元化經營模式。

而新政府「親美抗中保台」的路線,也被視為遵循前政府的基調。強調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積極與友好國家進一步交流並建立伙伴關係。同時,也主張在不改變台海現狀的前提下,不排除與大陸進行對話。

總之,馬習二會無論在各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兩岸間良性溝通的示範,對台灣未來著重於維護民主自由價值,並在強化國防下保持現狀的同時,能否建立與北京的友善對話管道,勢必為兩岸在台海未來政策上的重要變革。不過,這次會面的具體影響仍需時間來觀察驗證,但無庸置疑的,馬前總統此次的訪陸行,確實為兩岸關係歷史增添新的一頁。(照片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