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兩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動 廈門舉行新聞發佈會

▲6月14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 • 海峽兩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動新聞發佈會在福建廈門召開。(記者吳勝峯攝)
▲6月14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 • 海峽兩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動新聞發佈會在福建廈門召開。(記者吳勝峯攝)

【記者 吳勝峯/廈門 報導】2024年6月14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 • 海峽兩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動新聞發佈會在福建廈門召開。本次交流活動以「一盞美人茶緣結兩岸情」為主題,16日還將舉行茶藝表演、嘉賓說茶、名茶品茗、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動。

今天發佈會現場,福建省大田縣委副書記夏壽南介紹「第十六屆海峽論壇 • 海峽兩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動」和大田茶產業發展等有關情況。大田位於福建省中部,是大陸面積最大的美人茶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高山茶之鄉」、「中國美人茶之鄉」。大田境內峰巒疊翠,雲霧繚繞,獨特的宜茶環境,滋養出了大田美人茶極具果香蜜韻的特質。

夏壽南說,大田美人茶與臺灣東方美人茶同源。自1998年首家臺灣茶企落戶大田縣後,大田美人茶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加速發展,並擴展至整個大陸。目前,大田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從事茶業人員10萬人,年加工毛茶1.62萬噸,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40億元。其中,大田縣年產美人茶4300噸,占大陸美人茶產量的70%以上,大田茶產業已成為當地百姓的致富「金葉」。

在茶產業發展中,大田縣堅持將大田美人茶作為全縣兩大主導產業之一來推動,設立縣茶業發展促進中心,成立縣海峽茶業交流協會,聘請大田美人茶專家顧問22位、科技特派員13位,形成顧問團隊+茶葉專家+科技特派員+製茶能手四級技術服務體系;制定出臺有關政策措施,每年整合資金3000萬元以上,推動大田美人茶高質量發展。

同時,大田縣組織實施全國綠色高效高質行動和大田美人茶藥肥雙控試點等專案,實現綠色種植、綠色加工、綠色生產。推動品種改良,每年改造提升低產茶園5000畝以上。

大田美人茶所在的三明市森林覆蓋率達77.12%,被譽為「中國綠都」。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夏祖奎表示,將發揮三明「林深水美茶香」生態優勢,積極探索「市域公用品牌(綠都明品)+縣域公用品牌(大田美人茶)+企業品牌」的路徑,引領大田美人茶品牌化發展。

大田縣圍繞建設海峽兩岸美人茶合作交流示範園區的目標,創建了大仙峰·茶美人國家級4A景區,和五龍山生態茶園、靈動濟陽2個國家級3A涉茶景區,並舉辦海峽兩岸美人茶大會、「品民俗韻 • 鑒美人茶」閩臺茶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動,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有力推進海峽兩岸美人茶產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