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 中官媒:北京掌握兩主導主動權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14日在中國福建省正式開幕。有中國官媒聲稱,論壇的順利舉行,彰顯北京對台政策「充滿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圖/翻攝自中國新聞網)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14日在中國福建省正式開幕。有中國官媒聲稱,論壇的順利舉行,彰顯北京對台政策「充滿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圖/翻攝自中國新聞網)

[NOWnews今日新聞]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14日在中國福建省正式開幕,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會見連勝文一行人,聲稱「維護台海和平是兩岸共同願望」,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刊載社論,認為海峽論壇創辦16年來,無論兩岸關係多麼複雜嚴峻,始終風雨無阻,尤其今年在賴清德上任總統後,還能持續舉行,顯示北京對台政策「充滿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

《環球時報》這篇社論,題為「海峽論壇順利舉辦的三重意義」,指出本屆論壇得到廣大台灣同胞踴躍響應,台灣政黨代表、主辦單位代表,業界代表、社團負責人,以及工青婦、科教文衛、農漁水利、民間信仰等各界嘉賓約7000人受邀出席,相當具代表性,也表達出兩岸民眾渴望交流、期盼和平的共同心聲。

社論認為,論壇創辦16年來,無論兩岸關係多麼複雜嚴峻,海峽論壇始終風雨無阻,一年一會從未缺席,實屬不易,尤其今年520後,賴清德上台,發表極具挑釁意味的「台獨自白」,製造兩岸敵意對立,導致台海緊張動盪局勢進一步惡化,在此情形下,海峽論壇還能順利舉辦,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文章作者提到,這顯示北京對台政策「充滿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北京始終掌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推動兩岸關係朝正確方向發展。不管台灣內部局勢怎麼變、誰當權,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也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亦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有些人越是粗暴阻撓、限制兩岸正常交流交往,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北京就越是要促進兩岸民間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衝破民進黨當局炮製的「民意惡鬥陷阱」;從某種意義上說,台海局勢越是複雜嚴峻,舉辦海峽論壇的意義就越發凸顯。

再者,這顯示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蘊含的內在動力、累積的深厚基礎,已形成不可逆的歷史趨勢。每到海峽論壇舉辦前夕,民進黨方面都千方百計阻止、恐嚇、威脅,給論壇的順利舉辦使了很多「絆子」,渲染該論壇是所謂的「對台統戰平台」,要老百姓和民間團體參加的話,小心觸法,卻仍難以阻擋台灣社會團體及基層民眾,對海峽論壇的參與熱度。16年來,海峽論壇累計吸引台胞約15萬人次參與,證明民進黨當局越是懼怕兩岸交流,越是表現得如驚弓之鳥、草木皆兵,越能凸顯出這些兩岸交流活動的深入人心。

文章接著指出,近年海峽論壇更加年輕化,許多台青代表積極參與並踴躍發言,為兩岸關係添續更多源頭活水,顯示「愛國統一力量薪火相傳、青藍相繼」的可喜局面,許多台灣青年因為這場論壇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找到實現夢想的舞台,勇敢跳出資訊繭房,才得以打開視野、開闊胸襟,實現自我新發展。

最後,文章結論道,儘管台海局勢複雜嚴峻,但北京對台灣問題的解決、國家的完全統一,都充滿信心,這個信心來自道義、人民、文化的力量。海峽論壇之所以被民進黨當局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正是因為這個交流平台充分彰顯了兩岸同胞反對「台獨」、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積極探索融合發展的主流民意。兩岸同胞是骨肉天親,任何勢力、任何困難都割斷不了這份血脈親情,壓制不住雙方往來互動的共同心願。北京願以最大誠意、盡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奉勸民進黨當局,切莫逆時代潮流、開歷史倒車,切莫做兩岸民間交流的絆腳石、損害台灣同胞的利益,否則必會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唾棄。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金門、雲林申請參加海峽論壇 陸委會提醒:勿配合中共統戰操弄
25元就買到機密!中國軍事員懶得銷毀 竟將重要資料賣給資源回收
上午還在改bug!中國企業下午突倒閉 近千名員工傻眼:原地失業

看更多相關新聞
管碧玲:海巡被打趴是應得的
解除禁團令 我方不預設前提
上海市長層級來「不會太高」? 蔣萬安8字原則回陸委會
海峽論壇今廈門登場 邱垂正:不樂見地方赴統戰活動
陸「海警三號令」生效 可扣人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