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應處程序失誤 淡水河防出現漏洞

記者宋玉寧/綜合報導

大陸籍阮姓男子9日駕駛快艇闖入我國12浬領海後,直接航抵淡水河口的漁人碼頭,令外界擔憂海巡署針對海上不明目標的處理程序出現漏洞,北部淡水河防恐遭敵人突破。

陸籍男子駕快艇直衝淡水。(圖/海巡署)
陸籍男子駕快艇直衝淡水。(圖/海巡署)

據《聯合報》報導,海巡署針對海上不明目標的標準處理程序,在陸地設置的岸際搜索雷達在12浬海域發現不明目標後,雷達操作手必須向管制官報告;管制官可下令致電海軍和平島的短程搜索雷達交互辨識目標。若依舊無法識別,會由最靠近目標的海巡雷操手啟動「遠端監視系統」辨識目標。若還是無法確認目標,就由管制官下令出動巡邏艇前往攔查,或由巡邏站派遣巡邏車,前往不明目標可能登陸的地點預先防堵。

海巡署不明目標處理程序失誤。(圖/中天新聞)
海巡署不明目標處理程序失誤。(圖/中天新聞)

目前海巡署的遠端監視系統,已在台灣本島、金門共10處重點地區,部署Teledyne FLIR公司的FLIR遊騎兵(Ranger)HRC MS紅外線熱影像偵搜系統,偵測距離達12公里(約6浬),可補強搜索雷達的偵測死角,同時提供日、夜間的目標影像,用於辨識海上的可疑目標。

不過由於目前在淡水河口周邊並未部署遊騎兵HRC MS紅外線熱影像偵搜系統,加上海巡署9日未能及時派遣海巡艇前往檢查,導致錯失在海上攔阻大陸籍快艇,顯示海巡署的攔檢處理程序、岸際偵搜裝備均須進一步補強。

延伸閱讀
對大陸快艇應變不足 軍方須補強淡水河防
賴清德總統首度主持 海巡雲林艦成軍
管碧玲認了海巡被打趴是應得的 王鴻薇嗆:連自請處分都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