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氣化分解成人工魚礁 助珊瑚礁附著生長

一般淨灘都是在海灘上,但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與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等公民營單位,則是派潛水員下七星潭海域淨海、共清理出海底與海灘廢棄物420公斤。

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主任白益豪表示,「主要是撿拾海裡面有危害生態的一些,像是有關的一些海廢,包含寶特瓶、漁網、輪胎 ,我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漁網其實滿多的,我們有發現很多熱帶魚類都被魚網給卡住了。」

但海廢清除之後該怎麼辦,為此東華大學特別與工研院量測中心合作,導入生質科技,運用高溫氣化技術將海廢製作成生物固炭人工魚礁,有效解決碳排在陸地上的問題。

白益豪補充,「生物炭它以往就是20年至50年之間,又慢慢會釋放出碳到空氣裡面,所以我們後來想了一個方法,如果我們可以把這生物炭,固著在我們目前所開發的人工魚礁裡面,我們就可以把碳給封存到海床底下。」

東華大學強調,生物固炭魚礁與傳統的軍艦礁、電桿礁不同,但一樣能增加海洋生物棲息地,且近年來海洋中的微膠粒含量已越來越嚴重,環境永續已成為重要議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東華大學理工一館震後火警 初估燃燒面積逾千坪
因應疫情威脅 漢光納「生物疾病演練」
過度捕撈 「海洋清道夫」銀塔鐘螺數量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