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在地 守護嘉年華

台灣四面環海,人們生活與海息息相關,趁著周末假日有65個民間團體、和學校,用熱鬧的嘉年華方式呈現海洋保育,也透過手作過程,帶領民眾深入淺出地認識第一線保育工作者的心血,也提升民眾對海洋保育的意識。

特地從台東北上,公民保育團體長期記錄、調查海龜生態,清楚發掘每隻海龜特徵,還替牠們取名字,但乘著洋流來去的海洋廢棄物,在海底看不見的幽暗角落,威脅海龜性命。

台東自然與人文協會專案經理王郁傑:「這幾年還是我們覺得就是,對海龜可能比較顯而易見的議題,還是跟廢棄的漁具比較有關係,像我們今年在綠島還是有幾隻海龜,被發現到的時候,已經被廢棄的漁網纏繞,讓牠沒有辦法上來換氣 就窒息死。」

打破大眾對美麗海底環境、以及海洋生物快樂生活的想像,淨海協會志工在活動現場,用數據告訴民眾,海洋垃圾的全貌。

台灣淨海協會志工龔雅萍:「海洋垃圾,還是以一次性塑膠垃圾為大宗,例如說寶特瓶 一些空罐 廢棄罐 ,再來就是一些玻璃 鐵鋁罐,那當然第二大類就是其實,我們今天有拿到廢棄的浮球,就是漁具 漁網 浮球這些。」

正視海洋問題,海洋保育署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用嘉年華會的方式舉辦推廣活動,邀請65個民間團體分享海洋保育的工作成果。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有國小 有國中 有不同學校的學生,他們怎麼透過自己的力量,在做海洋的保育 所以我覺得,今天在現場這樣子的活動,其實是希望透過大家在每一個,地方的故事跟感動人的力量,去告訴大家 我們怎麼去透過,守護這件事情 打破我們的同溫層,讓更多的人看到海洋保育的動作。」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夜市in名古屋 展示環保防災物資
早安慈濟情│摩羯重創緬甸 以工代賑重整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