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會首次在台舉行 捍衛漁工權益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9日表示,境內及境外漁工各有法規保障勞權,11月底前響應國際勞工組織(ILO)的簽署活動精神,要落實境外漁工每天休10小時,並有130位觀察員在海外32漁港訪查防弊端。 天主教會主教團和外交部29日舉行「第二十四屆海洋使徒世界大會」記者會,由海洋使徒組織主辦、教廷協辦的海洋使徒大會將於10月2日在高雄登場,是首次移師台灣舉辦,大會以漁業為主,除了關注自然資源,也關心漁工權益和強迫勞動販運等問題。 漁業署漁政組組長施俊毅說,大會期間,漁業署將報告漁工管理現況,國際合作要看開會進展實況而定。目前台灣漁工分為境內及境外兩大類,境內漁工多為近海漁業所聘,有8000多人,以印尼籍的5000 、6000多人為主,其次是越南籍的1100人(另逃脫840人),都是必須到境內報到才上船,受勞基法保障基本工資,工時依同法第30條之一規定,適用4週彈性工時。 各界較關注的是遠洋漁業聘用的境外漁工勞權,包含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曾經和綠色和平共同揭發的福賜群號事件。施俊毅指出,境外漁工約1.7萬到1.8萬人,印尼籍人數約1萬人,菲律賓籍占5000多人,越南籍占1100人。 施俊毅說,境外漁工很多都是直飛海外登船,適用「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保障。 漁業署署長陳添壽強調,境外漁工的基本工資原本只有300美元,比境內漁工少很多,已調升為450美元;工時方面,雖然台灣不是ILO的會員國,但會落實ILO將於11月底前簽署確保勞動條件的相關協議,境外漁工每日休息將規定為10小時,以免過勞等勞權問題發生。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表示,不只工時、休息時間有規範,也會要求遠洋漁業落實ILO的其他協議內容,例如新造的船,床位大小須跟國際接軌。 黃鴻燕指出,配合歐盟打擊IUU(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業行為,要求我國聘用130位觀察員,在全球32個台灣漁船可卸貨的漁港檢查,也會同步對卸貨漁船的境外漁工進行問卷調查。 黃鴻燕表示,問卷調查內容包含了解有無依管理辦法跟漁工簽定可保障勞權的定型化契約,落實投保新台幣100萬元的人身意外、醫療及一般身故保險等規定,並詢問有無勞權糾紛。 漁業署漁業監控中心主任王茂城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一套功能完備的漁業整合資訊系統已上線,隨時監控台灣漁船全球作業實況,有助遠洋漁業解除歐盟黃牌。這套系統連美國、日本都沒有。 歐盟對台灣遠洋漁業舉黃牌已近2年,農業委員會漁業署陸續進行4大構面、共11項重要工作任務的改善,對於10月中旬,歐盟將派員來台了解作業實況,漁業署有信心符合歐盟要求,最快年底可以解除黃牌。 王茂城指出,這套漁業整合資訊系統連美日都沒有,是由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許為元協助設計完成。 王茂城表示,台灣3.6萬平方公里,僅海洋面積的萬分之一,土地面積雖小,遠洋漁業遍布三大洋、五大洲,每艘船已裝漁船監控系統(VMS),依遠洋漁業條例規定,回報頻率最長不能超過4小時,逾兩次沒回報,視為斷訊,透過此系統可知道、馬上聯繫了解斷訊原因,指示改用備品或手動回報船位,於30天內進港修護。 其次,這套系統能記錄過去10天所有公海漁船的航跡路線,可以掌握有無進到他國的專屬經濟海域(EEZ),船速並降到5節以下;倘此,就會檢視過去航跡,若是直線航行,則無作業跡象,不過仍會去電船長,提醒收妥漁具、快速通過,以免生誤會。 第三,可監視船隻是否進入問題港口,因為必須進入指定港口才能卸魚,目前有32個指定港口,如果航跡進入不該進的港口,會被警示系統挑出,監控中心就能檢視,例如確認是為了修護機械,則無違規。 對比二月漁業監控中心首度亮相的系統,王茂城說,第四大功能是新增的,可即時掌握台灣漁船在每一洋區組織的漁撈配額量執行率,也能知悉每一艘船的配額量與即時捕撈的量,若捕撈量達配額量80%,會出現警示,超過100%會限制作業,以免捕撈過量,損及來年配額,例如南方黑鮪配額1229公噸,現在已用1146公噸,達93.3%,屬黃色警戒,管理會轉密集。201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