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反艦飛彈「大進補」 海鋒大隊明年可望提升為「制海飛彈指揮部」

為了強化反制中共艦艇與反登陸,國安體系已經研議,在外購魚叉反艦飛彈與國造雄風飛彈量產「大進補」後,海軍海鋒第2大隊近期成軍後,明年上半年成立海鋒第3大隊,目前海鋒大隊已有11個中隊,明年年底以前可望將現行大隊長為上校軍階的海鋒大隊提升位階,成立以少將指揮官位階的「海軍制海飛彈指揮部」,未來甚至可能進一步整合反登陸岸防兵力,擴大為「軍團級」編制,甚至提升為中將位階,與海軍艦隊指揮部相當。

中國解放軍於本週二(7/04)出動多批軍機軍艦,繼4月初後再度對台展開所謂「聯合戰備警巡」,且6月底俄羅斯兩艘輕型護衛艦刻意逼近台灣,台灣海軍的岸置飛彈也嚴密監控,準備應對。再加上中國解放軍近年來強化登陸戰力,包括建造「075型」兩棲攻擊艦等,對台灣的反登陸防衛作戰加大壓力,引發外界關切,海軍海鋒大隊的岸置反艦飛彈的應對能力是否足夠。

美國波音(Boeing)公司產製的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型號為:RGM-84L-4 Block II(U),美國出售給台灣400枚此型飛彈,另有25個發射單元、雷達車,將提升海軍反艦戰力。Boeing。
美國波音(Boeing)公司產製的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型號為:RGM-84L-4 Block II(U),美國出售給台灣400枚此型飛彈,另有25個發射單元、雷達車,將提升海軍反艦戰力。Boeing。

為了強化海軍反艦戰力,遏制中共可能的大批登陸船團與兩棲戰力,海軍將獲得美國軍售台灣岸置型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國造雄二反艦飛彈丶雄三反艦飛彈的量產,還有增程雄三反艦飛彈分批撥交部隊運用,海軍的制海飛彈戰力將「大進補」,編制也將可能持續擴大提升。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國安體系至少從兩年前就有將海軍岸置飛彈的「海鋒大隊」擴編後提升為指揮部的相關構想。

蘇紫雲分析,當時或有擴大編制的構想,主因是台灣向美國爭取到採購400枚

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型號為:RGM-84L-4 Block II(U)),共有25個發射單元,也就是25輛雷達車,因此海鋒大隊將會擴編。

另外,國防部編列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其中岸置反艦飛彈系統第一階段計畫經費356億左右;第二階段的岸置反艦飛彈系統計畫經費約440億元,推動中科院量產超音速的雄三反艦飛彈,還有原本的雄二反艦飛彈等。

海軍司令部海鋒大隊配備中科院研製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據傳海鋒大隊擴編後於2024年將提升為「制海飛彈指揮部」,指揮官第一階段先提升為少將軍階,2024年底再提高為中將位階。軍聞社。
海軍司令部海鋒大隊配備中科院研製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據傳海鋒大隊擴編後於2024年將提升為「制海飛彈指揮部」,指揮官第一階段先提升為少將軍階,2024年底再提高為中將位階。軍聞社。

根據國防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院提出的飛彈產能報告指出,雄二飛彈與雄昇飛彈(共用生產線)的年產能為131枚,雄三及增程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為70枚,兩項合計1年的反艦飛彈產量可達到201枚。在「中央政府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執行的5年期間(2022至2026年),各型反艦飛彈的產量總計將達到1000枚以上。基於上述國造雄風系列反艦飛彈與外購魚叉岸置型反艦飛彈兩方面的發展,海鋒大隊的擴大編制、提升位階,就成為必然趨勢。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海鋒大隊」轄下已有6個固定陣地中隊丶4個機動中隊以及1個支援中隊,大隊部設於台中清水營區,由於機動中隊持續增加當中,統轄的部隊規模已超過一個大隊編制,擴編勢在必行。

蘇紫雲說,目前海軍操作岸置反艦飛彈的11個中隊,編成一個海鋒第1大隊;未來包括國造雄風系列反艦飛彈以及美製的岸置魚叉反艦飛彈進行混合編組,海鋒部隊至少會擴編到20個中隊,因此會有後續的第2大隊。蘇紫雲認為,由於未來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與魚叉反艦飛彈,都以機動發射車為主,蘇紫雲認為,海軍反艦飛彈部隊的編組以及作戰型態,都將會調整。蘇紫雲也認為,以海鋒大隊這樣擴大編制成為兩個大隊後,成立一個「制海飛彈指揮部」,其指揮官以少將軍階來安排,是合宜的。

據了解,國防部規劃將分為兩階段擴充岸置飛彈部隊,於明年上半年成立海鋒第3大隊後,第一階段提升為指揮部的工作,將可能在明年(2024年)7月上路;而第二階段提升為軍團級(中將位階)的指揮部,則可能在明年年底進行。

蘇紫雲強調,未來台灣海軍在海洋作戰方面的海軍艦艇是以艦隊指揮部指揮。而海軍的岸防兵力方面,則以海鋒大隊為核心擴編、提升為岸防兵力的「制海飛彈指揮部」,這兩個指揮部將成為海軍最具對艦作戰戰力的單位,「制海飛彈指揮部」很可能未來會提升為中將指揮官的軍團級單位,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