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榮景恐反轉,兩獨董又同丟辭職書 陽明董座鄭貞茂如何挺過這關?

陽明海運2日舉行董事會,兩名獨立董事不約而同遞出辭呈,創下上市櫃公司史上少見的兩位獨董同時請辭,外界盛傳導火線是造船案,而貨櫃海運價8月底寫下連10跌,加上中國延長限電、出貨放緩、北美需求並未明顯放大等因素, 9月運價是否有撐,將成貨櫃榮枯轉折點,接任陽明董座後就一路順風順水的鄭貞茂,將面臨諸多挑戰。

官股色彩濃厚的陽明海運,原本三位獨董,除此次請辭的協益董事長王自軍、台大兼任教授陳玠甫外,還有唐達興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唐達興。這次三名獨董走了二人,董事會之下由獨董組成的審計委員會陷入「跛腳運作」,引發茶壼裡的風暴,雖兩位獨董秉持「君子分手不出惡言」,但外界仍盛傳導火線是造船案,且據了解內情人士表示,獨董對董事會效率不彰及員工獎懲制度推動,也不滿意。

根據規定,陽明最快必須在60天內召開股臨會補選獨董,此僵局也讓鄭貞茂主持的董事會備受質疑,是否牽動陽明海運高層人事變動,外界關注。

官股色彩濃厚的陽明海運曾一度陷財務危機,在轉骨改革後,加上後疫時代營收大爆發,2021年每股EPS 48.73元。圖 / 陽明海運提供
官股色彩濃厚的陽明海運曾一度陷財務危機,在轉骨改革後,加上後疫時代營收大爆發,2021年每股EPS 48.73元。圖 / 陽明海運提供

造船案是獨董請辭導火線?陽明海運澄清

今年4月中旬陽明董事會通過訂造五艘1.5萬箱(20呎櫃)LNG雙燃料貨櫃船。據熟悉內情人士指出,此次會議進行的時間很長,部分成員認為風險很高,天然氣、柴油雙燃料貨櫃船雖然較符合歐盟等國際環保潮流,但一來造價較高,二來是能夠加氣的港口少,LNG雙燃料貨櫃船所能及的航線將受限。且許多航商為因應近兩年的塞港缺櫃所下的新船訂單,將陸續完成,萬一在2023 年供需平衡,或景氣下行,新船該怎麼辦?

也有董事建議,參考同業用租船方式,一年便可回本,是不是能應急又不怕未來陽明財務負擔過重?據說,會議中正反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甚至演變成近乎吵架的局面,連投票贊成、反對的票數都一樣,最後,主持會議的鄭貞茂投下贊成票,讓這個造船案通過。

這五艘LNG雙燃料船已在9月6日召開國際資格標,陽明海運接著要啟動第二批五艘同級船的建造計畫,未來陽明會是全亞洲擁有LNG船最多的航運公司。據全球造船海運調查機構克拉森今年8月2日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有41艘1.5萬箱建造中貨櫃船採用LNG雙燃料,交船時間最晚的排到2025年11月。

平心而論,董事會討論並非不理性,卻有媒體報導,公司內部人士指因獨董過度介入公司業務、過度防弊,讓公司很多業務推不動等說法。對此,兩名離開的獨董未正式對外表達任何意見。倒是陽明發出三項聲明,從董事會應涵蓋多元職能、航運產業景氣及造船策略布局等一一澄清,強調並無報載董事會、 經營團隊互相掣肘一事。

陽明海運強調,獨董為個人生涯規畫離開,絕非傳聞中二人與公司理念不合,在董事會現場「拂袖而去」,也沒有兩人大動作抗議改變造船政策及未推動員工福利獎懲規劃等事。

曾花大錢造船、租船 策略錯誤致財務一度告急

不過,航運景氣大好,也可能有回落時候。陽明是全球第九大貨櫃航運公司,過去就曾因策略失誤,用過高的船價造船、租船,又逢全球航運市場景氣不佳,在10年內虧損新台幣300億元,財務狀況一度危急;直到前一任董事長謝志堅,自2016年接手後,大刀闊斧透過結構性的成本控制及多元化投資,改善財務狀況。

陽明海運2019年仍然虧損,2020年轉虧為盈,謝志堅為家庭因素而功成身退。同一年10月,鄭貞茂奉命接掌陽明海運董事長職位,正好接手體質轉佳的陽明,也碰到航運業十年難得一遇的景氣大循環,因緣際會同享「航海王」榮光。

2020年鄭貞茂奉命接掌陽明海運董事長職位,正好接手體質轉佳的陽明,也碰到航運業十年難得一遇的景氣大循環。圖 / 取自金融研訓院臉書
2020年鄭貞茂奉命接掌陽明海運董事長職位,正好接手體質轉佳的陽明,也碰到航運業十年難得一遇的景氣大循環。圖 / 取自金融研訓院臉書

外資金童轉換跑道 爭議事件卻頻傳

2019年陽明每股虧損1.66元,2020年每股稅後純益(EPS)4.51元,2021年獲利大噴發,每股EPS 48.73元,媒體專訪不斷,有媒體稱鄭貞茂為「福星」,也有專業媒體形容他從金融專家變成海運達人。

鄭貞茂剛接手時陽明時,陽明負債比高達90%,現在陽明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今年第一季毛利率衝出航運界第一名。頂著「外資金童」頭銜,鄭貞茂人生大轉彎跨進航運業,雖然認真學習,但隔行如隔山,還是有不少作法引來爭議。

除了LNG雙燃料貨櫃船之外,鄭貞茂先是擬花百億購樓,想把總部由基隆搬回台北,遭抨擊不如先推動船舶汰舊更新;年終不如長榮,引發員工不滿,卻砸下重金在台北101外牆的跨年燈光秀,打整整一個月的形象廣告,創下海運業界先例,還大手筆贊助高雄跨年晚會,在現場都能看到「陽明海運集團」的廣告。

之後,陽明花費近6億元的「橋式起重機」招標案,邀請解放軍有關的兩家廠商參加,引發國安危機爭議,導致陽明內23年資歷的鮮明輪船長也看不下去,發千字文痛陳高層未能顧及員工,例如,申請防護衣,居然配雨衣防疫等等。

六四理論持盈保泰 陽明公司治理該重修?

馳騁海運界40年的謝志堅有一套「六四理論」,認為船公司能不能賺錢,有六成要看大環境的供需,四成靠自己的管理能力;六成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管理能力卻操之在我,一旦景氣反轉,管理能力會成為持盈保泰的關鍵。而這也是近兩年陽明能自谷底翻身的成功法則。

如今陽明海運經營者與員工、獨董未能有效溝通,恐要重新補修公司治理學分,而航運業不會永遠在景氣高峰,在景氣循環下走時,外界也在看曾轉骨重生的陽明海運能否再次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