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離岸風電增拋石工法環差案過關 須加強監測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2日電)離岸風電海龍二、三號風場為減輕水下淘刷,提出新增落管式拋石工法,遞環差案送環境部審查。環委認為拋石可能造成水下擾動而要求加強監測,開發單位承諾辦理。本案通過環評大會審查。

環境部今天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14次會議。審查「海龍二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第三次變更)」及「海龍三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第三次變更)」等2案。

海龍二、三號離岸風場位於彰化縣外海,今年3月已啟動打樁作業,預計民國115至116年營運商轉。開發單位表示,根據計畫風場區位海流速度及沖刷情形,提出新增落管式拋石工法作為防淘刷保護,可配合進行小區域補強。

開發單位表示,在環境監測計畫內容均已包含水下攝影及海域水質懸浮固體,海域水質部分於風場鄰近區域5處,每季調查1次。

環評委員認為,落管式拋石工法對水下擾動是會增加的,因此增加下水攝影和監測是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建議增加監測點位或頻率,避免施工疑慮。

開發單位最後承諾於風場內風機基礎完成後,執行落管式拋石工法施工前後,增加1處水下遙控載具攝影,並敘明執行方式,以瞭解落管式拋石工法對海域水質及底質影響。環委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通過。(編輯:陳政偉)1130612